第126章 分家(第2/4页)

燕赵歌跟着最后一趟车离了蓟侯府,天色已经黑了,她骑在马上,最后看了一眼蓟侯府的牌匾,就好像前世兴平四年她决定好离开长安的那个夜晚,那时她也是这样看着蓟侯府的牌匾。

“这辈子走的怎么比前回还早呢……”

“君侯,您说什么?”燕赵歌是压着嗓子说的,跟在他身边的季峥没听清她说什么。

“我说走了,我们回家。”

“哎!”季峥高高兴兴地应了一声。

大约是天生的,季峥就没有那么多愁善感,哪怕是分了家他没也当回事,就好像只是出门探亲一般,尽管他是被燕岚从外头抱回来的,燕岚对他的恩情更重,但他还是随着燕赵歌东跑西跑。

“季峥,季钧认到自己的本家了,你怎么看?”

季峥愣了一下,道:“君侯,这是好事儿啊!为什么问我怎么看?我当然是为他高兴。”

燕赵歌解释道:“季钧是当今太后娘家的远亲,陆成侯陈家的族人,过阵子应当是要认祖归宗了,等到时候我将你和季夏一起放籍出去,当然还是随着我做事。”

能被燕赵歌一直带在身边的人自然不会是愚笨的人,季峥立即就明白了燕赵歌的意思。

这是要改季钧的出身,他不再是北地来长安卖身在蓟侯府的里奴仆,而是琅琊陈家的族人。

“君侯您放心,我省得。”季峥笑了起来。

燕赵歌看着一口应下的季峥,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季钧改了出身的话,和他一起从北地逃到长安的季夏势必也要改,那季峥呢?季峥会不会因此而有芥蒂?

季峥是被抱回来的,那季峥的身世又是什么呢?

燕赵歌一怔。

当年燕国覆灭之后,流离失所的百姓几十万,孤儿更是成百上千,她父亲为什么只抱了季峥回来?

为什么抱了季峥回来?

这是不是代表季峥的身份或许也不一般?

燕赵歌想不通,这事儿只有燕岚知道。

永兴坊的宅子是燕岚当年第一次立了战功时仁宗皇帝赐下来的,这份封赏不大不小,给的恰到好处,尽管燕家是用不上的。

宅子前后两进,季峥季钧带着仆从住第一进,燕赵歌住了第二进,季夏住在东厢房。先前装箱运过来的东西都放在耳房里堆着,大部分东西都是用不到的,等她成亲了再搬到长公主哪里去。

这宅子自然没有蓟侯府的宅子大,但或许是因为没有像蓟侯府改建出演武场的原因,宅子的布局显得很精致,还带了个小花园,池塘假山都不缺,多少有那么点意思。

“住这里之后再调锦衣卫就方便多了。”燕赵歌在宅子里转了一圈,对着季夏道。

她任了锦衣卫指指挥使之后,是可以随身带一队锦衣卫当护卫的,一是预防有突发状况人手不够,二是锦衣卫做得脏活累活太多,遭人恨,说不定就有狗急跳墙之辈上门来袭击,这也是历任锦衣卫指挥使的惯例了。但因为锦衣卫在燕国覆灭这事上可能扮演了不好的角色,导致燕岚对锦衣卫是很忌讳的,锦衣卫不方便出现在蓟侯府里。

再者,在这之前锦衣卫的手从来都没有伸到过蓟侯府里头去,能被天家得知的消息都是老蓟侯和燕岚故意透露出去的,蓟侯府被防守的如此密不透风,若是在燕赵歌这里变成了个筛子,那反而是她的不是了,尽管这么严防死守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被天家猜忌。

因此,燕赵歌平时出行都只有府里的几个亲兵和季钧或者季峥随行,锦衣卫里的好手对此怨念颇深。能给自己上司做护卫的都是自己人,晋升也是最快的,前世季峥季钧给燕赵歌做了亲兵,一放出去就做了中层的军官。

“君侯,牌匾什么时候挂?”季钧过来问道。

燕赵歌沉吟了一下,道:“先不挂,我明日上朝问长公主求一幅字来。”

季钧点头应下。

燕赵歌又道:“长公主已经给你定了出身,琅琊陈家的族人,与陆成侯家是远亲,需得寻一家合适的陈姓人家将你的名字写上去。你意下如何?”

季钧沉思了一下,道:“君侯,这么做的话,我需要改名字吗?”

“不需要。”

“那一切随您和长公主安排。”

“好。那明日上朝你随着我去,我让长公主给你安排人手,你得走一趟琅琊陈家才行。”

将小件东西暂时安顿好了,厨房里头什么都没有,显然是没办法做饭的,肚子饿得咕咕叫燕赵歌才想起来这一茬,若只有她的话,现出去买菜卖肉,稍等一等也就吃上了,但随着她从蓟侯府里出来的亲兵人数不少,扛着塞得满满的箱子走过小半个长安城到永兴坊里不容易,有些身体强壮又有劲儿的还不止跑了一趟,都是诚心跟着燕赵歌出来的,燕赵歌不能亏待了人家,出来第一天就叫人家挨饿,算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