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戟法(第2/2页)

“时间不早了,先去用饭,不然都不晓得这是早饭还是午饭了。”燕赵歌说着,目光在顾令仪身上停留了一瞬,感觉对方样貌有点眼熟,便问道:“顾九是哪里人?”

“祖上是蜀地经商的,我爹考了科举做了官,便举家来长安了。”

燕赵歌眉头一皱,怎么又是蜀地,但看顾令仪模样,蜀国公的后手若是在对方身上也太可笑了些,应当是她多虑了。况且三府六部的主事和九卿之位的重臣都没有姓顾的,兴许是底下的小官,就无关紧要了。

燕家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饭菜也是简单的几个小菜,过分的朴素,味道却不差。顾家家产是不少的,甚至说得上是丰厚,来了长安后带了大把的钱财和地契,又在长安置地买田,但无论是在长安还是蜀地,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

顾令仪少见地多吃了一碗饭,实在是好吃,不多吃点总觉得亏大了。

燕宁康见状忍不住偷笑,趁着燕赵歌和季夏说话的功夫,悄悄地和顾令仪道:“我大哥殿试时,先帝赐了早膳,只有我大哥吃得一干二净,先帝就赐了厨子下来。你多吃些,多吃些才能长得高一点。”

长高点就成美男子了,这样我才能心安啊。这话他吞在肚子里没有说。

顾令仪听了目瞪口呆。

说话间,燕赵歌捡了些道听途说的蜀地见闻来问顾令仪,她两世都没去过蜀地,但见识是有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她听得出来。顾令仪用长安官话一一作答,偶尔插几句蜀地的方言,还能纠正一些燕赵歌故意说错的地方,看得出的确是蜀地出身,不然不会知道的这么透彻。

燕赵歌这才信了顾令仪的说法,实在是蜀这个词令人没法不在意。

既然已经成了知己,便不必在意对方的家室,无论是什么出身都无妨。总归大不过天家去。

用了早饭以后,燕赵歌教考燕宁康的功课,燕宁康虽然用功,但是努力的时日尚短,因此被燕赵歌问得满头大汗,原本支支吾吾能答上来的也想不起来了,答完最后一题,已是汗流浃背,感觉自己学了还不如不学。

燕赵歌对结果倒是满意得很,虽然答得不尽如意,但看得出是用心了的,持之以恒才是正道。

她又去问顾令仪的功课,半点不拿人家当外人。顾令仪答得倒是比燕宁康顺当,但言语间有一种少见的执拗,不像燕宁康被驳了之后再考虑一遍,顾令仪要先问一句为什么?待燕赵歌细细解答了之后,才会再行思考。

这是文士里很少见的,带着些武将之风。

燕赵歌在河东盯着燕宁盛许久,在长安能派人去羽林卫里问一问状况,已经对燕宁盛十分放心了。但太学里是她摸不到的地方,燕宁康现在的学识她不担心了,但武艺也不能落下,毕竟出身将门若是荒废了武艺,遭他人耻笑事小,抹黑燕家脸面事大。

燕赵歌让两人去换身衣服,顾令仪比燕宁康个子小些,可以直接穿燕宁康的,腰带系得紧一些,裤脚衣角打绑腿就成,左右只是为了方便活动。

演武场的兵器架上十八般兵器俱全,各地将门都有自己家传的武艺,燕家的是枪法,靠着这一手槍法才能镇北地。燕赵歌有自己惯用的长槍,燕家的子孙都有,连燕宁越也有一杆小木枪,只不过燕宁康先前荒废了一段时间,又跑去太学里读书,他原来的枪长度已经不够了,用起来也不大顺手,只能从架子上拿一柄新的用。

看得出枪法生疏了很多,招式间的衔接有些生涩,但好在基础是打牢了的,燕宁康下盘稳得很,虽然被燕赵歌的攻势震得手麻,却仍然能稳稳地握着长槍。

顾令仪在一旁看得眼睛都亮了。

“得勤练才行。”燕赵歌收枪而立,又看向顾令仪,道:“我先前听你们说话,你擅使鞭子?”

“不,鞭子是我娘教我耍着玩的。”顾令仪一边说,一边去架子上拿了一柄长短合适的长戟,握在手里。“我家擅长的是这个。”

燕赵歌咦了一声,戟构造以矛为主旁生横刃,同时具备了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杀伤力比枪要强,但用法可要比枪复杂多了,枪以刺和扫为主,戟却同时要掌握十几种用法,稍有不慎就会被挑了兵器去。

将门以外,子弟习武多练剑练到,少部分有渊源的会练枪练棍,但大晋会练戟的仅有一家。

镇南将军府顾家。

“我早就想会会顾家戟法,苦于没有机会,却不想现在遇上了。”燕赵歌抬手挽了个枪花,“先前是我冒昧,顾兄,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