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星月(第2/2页)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里面问题可大着呢。

“这是谁提出来的?工部尚书虽然不精通水利,但他这辈子的精力都耗在工程上了,这个法子他想不出来。”燕赵歌问道。

赵国侯世子摇了摇头,道:“说是万民请愿。”

燕赵歌嗤笑一声,怎么可能。要知道河东二十三家倒了之后,一万多亩的田挂在河东衙门的名下,就等灾情过去之后重新丈量土地,分田到户。连几岁小孩都知道,每个酷吏大杀一通之后,朝廷都会分田,分牲口,分农具。而且灾情之后的房子可是统一建造的,石料都是足足的,最结实不过。百姓怎么可能为了一时的温暖而放弃朝廷分下来的房子和田地。

那种受灾之后随便修补一下的房子怎么比得上工部专门设计搭建出来的房子。

不过是有人盯上了那些无主的房子和地罢了,燕赵歌手段之下,分田是分不到地主肚子里的,但是这种房子和地,稍稍用些手段就能吃进去。

“这个主意不是百姓能想出来的,但不失为一个好法子。”燕赵歌看着赵国侯世子道:“表哥既然能拿过来,就说明你也觉得这个东西有可取之处。”

“可不可取,在人不在事。”赵国侯世子道。他是觉得这个法子可行的,不然也不会拿过来问燕赵歌,但问题也很大。

能不能用还要看燕赵歌的想法,这次出使毕竟是以燕赵歌为首。

“表哥既然觉得可以,那便放手去做。不过底下安置的到底是不是灾民,表哥得看仔细了。”

百姓离开生养自己的地方,到陌生的地方去生活,固然得到了房子和田地这样的补偿,但并不是去了就能扎根的,一个外乡人想要融入一个地方,至少要几年时间,期间一旦出了什么意外,都会导致这个地方的人集体抵制外乡人。这对一些想要吞并田产的乡绅和徇私枉法的官吏来说就是机会。

一个不留神,百姓就会失去财产,而这些人则会赚得盆满钵满。

赵国侯世子自然知道这一点,不然他也不会特意过来问燕赵歌的意见了,他点头道:“这是自然的。”

燕赵歌想了想,补充道:“表哥安排下去的时候记得说一声,如果有哪个地方被安置的百姓被查出来不是灾民,当地官吏渎职,羽林卫负责审查,这个百姓按侵占田产罪论处。我能杀信国公府满门,也不会对区区乡绅地主手软。”

赵国侯世子哭笑不得,他一开始还想着给燕赵歌保驾护航,没成想却反过来了,燕赵歌倒成了他此时放手而为的靠山。

又商议了几句,赵国侯世子胸有成竹地走了。

燕赵歌待她走了,研墨写信,最近实在是腾不出手写信,她连睡觉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静下心来写一封信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只能吃饭的时候打打腹稿,琢磨一下想写什么,再在睡前的时候写上去几句话。本来这封信快要写完了,她偏偏却在十五那日吃醉了酒,稀里糊涂地寄了一封鬼画符出去。

她写好了信,着人喊季夏过来。

季夏来了,没等燕赵歌拿出刚写好的信,季夏掏了封信出来。

“长安来的,长公主的信。”

燕赵歌默默地接过信,早从之前她的反应中推断出那封送去长安的信里的内容可能不同寻常,不等她开口,季夏就十分识趣地退出去了。

信里写了十五那天长安的月色,风恬月朗,月色如霜。短短几个词语,却让燕赵歌忍不住心生些许遗憾。

后头又写了宫宴,宫里没有大摆,就只有五个人加上三个孩子坐在一起聊些家常。这里寥寥几笔画了几只啄米的鸡,又画了一只活灵活现的鹤,高高仰着头,一副神气活现的模样。

燕赵歌禁不住一笑,这是在表达鹤立鸡群?

将宫里的太后太妃们形容成鸡,也不怕被赵太后捉到训斥一顿。

画占了很大的篇幅,最后就只剩下了一句诗。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燕赵歌看了很长时间,才将信纸贴在额头上,闭上眼睛,宛如长公主在她身边一般。

不止前生,这一生怕是都败给你了。

她将写好的那封信丢在炭盆里烧了,又重新提起笔来。

但万事皆可,唯有这件事,我不愿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