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处置(第2/2页)

那军士顿时怒发冲冠,深恨自己昨日闯入郡尉府时没有一刀劈了那个郡守之子。

相似的一幕出现在了无数个坊门内外。

于是安邑城拨乱反正的消息不胫而走,百姓发现到处是陌生的军士之后奔走欢呼,尤其是那些横行霸道的官吏和飞扬跋扈的勋贵皆不见了踪影之后,人潮立刻涌上了街头。

执勤的羽林卫和郡兵走着走着就会被一大群百姓淹没,他们将煮好的鸡蛋馒头,还有晒好的肉干塞到军士手里,又匆匆离去,生怕他们会拒绝一般。

不断地有人去太守府投诉状,致人死地的,强抢民女的,吞并宅田的,坑蒙拐骗的,数不胜数。赵国侯世子命人找了几个识字的百姓充当书记官,写秃了一根又一根毛笔,诉状分门别类摞了厚厚一沓。最后已经写不下了,不得已在太守府门外立了个牌子,找几个声音洪亮的百姓大吼道:“某某官吏罪以致死,不必再诉!若有冤情,说一声便是!”

隔一段时间便吼一声,那牌子上的人名越来越多,一直到安邑城绝大多数的官吏和地主豪强都上了那个牌子,连底下狗仗人势的奴仆都没有逃脱掉,百姓们才边哭边笑地回家去了。

赵国侯世子管着安邑城的民政,虽然忙得手忙脚乱,但是没出什么差错,燕赵歌就放心地交给了他。

等她数出来查抄出来的田产,忍不住讥笑了一声:“土地十万亩,奴仆两千余,黄金四十二万,银两六箱,钱近万万,粟米三百万石有余,还有数不清的珍惜珠宝古物……”

这些东西比她燕国一百年的累积都多!

足够再打两次北地战役还有剩余!

万万钱是什么概念?仁宗皇帝时有一位宗室封君之子犯了死罪,以金千斤,钱两千万赎死罪,而仁宗皇帝允了,充进国库,户部尚书私下里感慨国库终于不至于连耗子看了都会哭。

而这些才是初步查抄的,河东二十三家勋贵的封地府库只是派人去封了,还没有查抄,而最贪婪的信国公府府库被烧了,不然还不止这些。

就冲着这些粮食,她怎么能不杀?

不仅要杀,还要让河东百姓都看得见,她燕赵歌不是酷吏,是天子之臣,是百姓的官。

她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是为了百姓而杀人。

刘破奴分开遣人去了河东下属二十四个县,带着令燕赵歌十分满意的册子回来了,至少在数据的真实性上是令人满意的,看起来信国公府给了他们足够的震撼。

“大阳县令自杀,汾阴县令自杀,长修县令自杀……”燕赵歌哼了一声。

河东二十四县,除去信国公府的端氏县皮氏县,解国侯的解县,垣国侯的垣县,绛国侯的绛县,这四个县没有县令县尉县丞,剩下的二十个县令统统自杀了,还自杀了十六个县丞和十二个县尉,最夸张的长修县里,县令、县尉、县丞、主簿、教谕五位官员统统自杀,能主事的竟然只剩下了一个里正。

燕赵歌看了几眼就觉得火冒三丈,恨不得把这些戴罪立功的也杀了,但杀了的话就真的没人可以用了,她只能强压怒气,冷冷道:“传令下去,各县设置放粮点三至五处,受灾百姓就近领粮,除宜川城人外,其余乡县百姓不得在外乡领粮。按人头算,每人每天可以领一升粮食,孩子领半升,粮食不够的乡县报上来,粮商不得涨价。如有草菅人命的,新账老账一块算。”

最后一句她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末将领命。”刘破奴道。那册子他看了都觉得火大,更妄论燕赵歌这种真真正正将百姓看在眼里的朝臣了,要是有足够的人手,他相信这位燕侯可以将河东官吏通通杀了。

待刘破奴走了,燕赵歌沉着脸恨恨地踢了一脚桌子。

“……混蛋。”

她从没有一刻,这么想念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