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交锋(第2/2页)

容不下后世的司鉴宏倒是很有可能,毕竟唯一能和鲁王分庭抗礼的燕王死了,她当时又不问世事,为鲁王的司鉴宏声明在外,手握大军,其手下将军逼他上位,甚至替他行兵变都是有可能的。那种情况下容不得司鉴宏只求自保,小皇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只能杀他。

想到了这一点,长公主禁不住叹了口气。真相大约就是这样了,可怎么和燕赵歌说呢?因为你死了,司鉴宏为了自保才不得不篡位?可这又不是燕赵歌的错。

“长公主棋艺,微臣自愧不如。”司鉴宏纵观棋盘,捏着棋子斟酌了许久,才又落下一子,吃掉了长公主的一片棋子。

长公主回过神来,先放下这件事,去看棋盘才发现自己的棋已经断了,目前看来败势还不明显,但输棋只是时间问题。“这话该我说才是,平山君棋艺高超,我自愧不如。”她笑着随意落下一子。

“微臣能赢长公主,是因为长公主赢惯了。”

长公主微微一愣。

司鉴宏用手指点着棋盘上的几个位置,道:“臣与长公主一共下了三盘,臣只胜一盘,却已经摸清了殿下棋势,您只想着胜者通吃,却忘记了有时局部的劣势,是为了大局得胜。您一子都不肯让我,应当是习惯了这种下法了。”

长公主忽而意识到了什么。

“您不妨输燕侯一次。”司鉴宏道:“燕侯虽然不善棋艺,却并非不能赢。”

长公主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道:“受教了。”

正说话间,有内侍来报:“长公主,有河东来的信。”

司鉴宏十分有眼色地道:“时日不早,微臣该告退了。”

长公主先前就意识到似乎哪里不对,还没等抓住这不对的地方就被内侍打断了,一时间想不起来,心里只留下了些许痕迹。等司鉴宏离去,她从内侍手里拿过河东来的信,一封是按照正规奏疏写的,一封则是普通的油纸信封,落款有些许不同,但皆是燕姓。

清清楚楚,一个是能给朝臣看的,一个是私底下写给长公主的。

长公主轻哼了一声,先拆了那封落款是侍中领锦衣卫指挥使燕赵歌的,里面写明了河东郡长修县的一些状况,和对于大河水势的分析,之后是一路上的见闻,哪处百姓生活似乎不易,又有哪处勋贵飞扬跋扈而百姓敢怒不敢言都一一写明了。

这某处十有八九是华阴县。长公主心里跟明镜似的,燕赵歌一路上为了能尽快到达河东,虽然走大路,却不进县城,唯独华阴县,是要绕过大半个华阴县去渡口。明日这封奏疏要甩到左相那里去,让他再成日里盯着燕赵歌夜宿宫中的事儿不放,处置不好有他的好果子吃。

另一封信长公主拆开的动作就没有那么随意了,用小刀沿着边缘裁开一条缝,再小心翼翼从里面拿出信纸来。

是晋阳县特有的梧桐纸,晋阳盛产梧桐树,因为晋阳纸以梧桐为材料,晋阳纸又称为梧桐纸。

长公主忍俊不禁,这人怎么还随身带着晋阳纸的,竟也不觉麻烦。

这封信先写的从渭河到华阴的见闻,哪里风景好,哪里山清水秀,哪里又有前朝留下的遗迹值得一看,洋洋洒洒竟写了一大页。她强忍住笑意,继续看下去,第二张写的就是正经的了。比前一封更详细的对于大河水势的分析,包括能看到的几处支流的水势,虽然水大,却并不湍急。最后是燕赵歌自己的猜测,河东决堤极有可能是人为。

工部尚书已经在去河东的路上了,到时他也会给长安传信禀明河东状况,燕赵歌是担忧她的想法与工部尚书地判断有冲突,才只写给了长公主,毕竟无论从年龄还是履历上来看,都是工部尚书的判断更令人信服。

长公主沉思了一会儿,先将后一封信的第一张收起来,和之前燕赵歌写给她的信放在一起,剩下的几张收在一起,准备明日早朝时拿给朝臣们看看。

平心而论,她还是更信任燕赵歌的判断。

“画水,给我研墨。”长公主想着要给燕赵歌写一封回信,便张嘴唤了人。等站到身前的不是画水,而是另外一个宫女,她才想起来画水前些时日被她派给燕赵歌了,如今在蓟侯府里当差。

“长公主,上回燕侯研的墨还有一些呢,奴婢给您拿来,只要再添些水就可以用了。”

长公主瞪了她一眼,道:“就你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