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七十(第2/2页)

看了半天,燕侯从先帝驾崩之后上朝永远板着脸,完全看不出是什么想法。

没有人答话。

长公主便道:“兵部尚书以为如何?”

燕岚上前一步,沉着脸道:“临原侯府为内子娘家,臣不便议。”

——那就是有不满不能说。

长公主又道:“锦衣卫指挥使以为如何?”

燕赵歌心道临原侯府全家都死绝了才好呢,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的模样,道:“临原侯府为微臣外家,臣不敢非议。”

——那就是有不满不敢说。

朝臣们大概摸透了燕家和长公主的态度了。

关于朝政大事,都是先送进宫里,让宫里看过之后才会放到朝廷上百官商议,一时防止有朝臣犯傻,当朝说些不该说的,二是给宫里留几分颜面,万一弹劾到皇帝宠妃身上,皇帝又不想责罚,就会把疏奏扣下,上疏的朝臣也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右宗正能当朝说出来,证明长公主确是对临原侯不满,而且极其不满。

不用担心屁股坐歪,朝臣自然就敢发言了。

倒不是说长公主过于威严导致朝臣不敢说话,只是临原侯这事儿可大可小,要是换做一个诸侯王,早就有言官疯狂弹劾来刷政绩刷名望了,区区一个宗亲侯爵而已,放在宗室里也就是个封君,宗正府里有几百个封君呢,再则,废一个临原侯而已,也就是长公主严谨,要拿到朝上来说,换做任何一个皇帝估计都是下个旨意就结了,犯不着因为这种小事得罪皇帝。

右相道:“长公主,微臣以为,此事当与京兆尹共议,若临原侯府有罪,按律论出,若无罪,除宗室便是。”

另一朝臣道:“臣附议。”

“臣等附议。”

长公主道:“可。”她又看向京兆尹,道:“京兆尹可有意见?”

京兆尹一脸苦笑,道:“长公主,臣正要弹劾临原侯。”

长公主横眉道:“因何弹劾?”

“临原侯世子前些时日,强抢人妇,将其夫逼死,又将妇人迫害而死。”

长公主皱眉,宗室人太多,若不是想要废了临原侯这一支,她根本就不会关注临原侯府是不是犯了罪,这合该是京兆尹与宗正府自行处理,道:“缘何不报?”

“那日是放聘之日,臣便压下了此事。臣有罪,请长公主责罚。”

燕赵歌脸色顿时变得一片铁青。这是前脚从蓟侯府走后脚就去抢妇人去了,帽子几乎要扣到她头上去了。

逼人致死还有什么好说的,大晋律法里虽然允许出钱赎罪,但这仅限于犯的罪不涉及百姓,若是死了百姓,只要捅到皇帝眼前,犯罪者无论是公侯还是宗室,统统要死。

长公主沉声道:“既然如此,那便不必再议了。宗正。”

右宗正上前道:“臣在。”

“丞相。”

右相与左相上前道:“臣等在。”

“锦衣卫指挥使。”

燕侯上前道:“臣在。”

长公主道:“你等共办此事,按律治罪。锦衣卫指挥使即刻派人封锁临原侯府。”

“臣等领命。”

“京兆尹,你可知罪?”

“臣知罪。”

“京兆尹知法犯法,包庇临原侯世子,罚俸一年,贬为长安令丞,暂代京兆尹。”

京兆尹跪下道:“罪臣领命,谢长公主恩典。”

这时候,突然有一个内侍行色匆匆地进入殿中,在长公主耳边低语几句,长公主的面色即刻大变,瞬间变得极为苍白。

“殿下!发生了何事?!”燕赵歌急声问道。

长公主看了她一眼,缓缓道:“河东暴雨,大河几近决堤了。”

群臣顿时哗然。

燕赵歌也是目瞪口呆,兴平三年夏的确有一场持续的暴雨,河东几郡受了水灾,但她从来没听说过因着这场暴雨,大河可能决堤的事,看长公主脸色,也不像是先前就知道了的,若是提前知晓,定然会早做准备。

到底怎么回事?

工部尚书大惊失色,道:“殿下,五年前才重修过大河堤坝,臣当时奉旨前往河东壶口督建,怎么可能因为一场暴雨便决堤了?!”

“决堤之处,就在壶口。堤坝尚在,但已成水灾,周边上党、河南、渭南皆已受灾。”长公主道,她神情少见的有些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