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放聘(第2/2页)

羽林卫的军士们兴高采烈地应声:“卑职领命!”

此行打头的除了羽林中郎将之外,还有一位宗室老人,乃是世祖皇帝的兄弟,故秦王的子嗣,在宗室里与天家血缘十分近,平素里又是个洁身自好的,没有什么坏名声。本来有人提议说请故蜀王一系的宗室老人,蜀国公犯了罪还有故蜀王的次子可以用,但被长公主以蜀王系诸子皆镇北地,来京不便这种理由拒绝了。但实际上,只是长公主私心里不想将这种差事交给蜀王一系而已,前世蜀王诸子随着蜀国公举起反旗的事情,她到底还是有些许芥蒂。

故秦王有四个儿子,承袭秦国公的秦王长子早在仁宗皇帝时代便过世了,剩下几位皆接连逝去,这一位乃是仅存的秦王幼子,封了溪南君,名声很好,但不曾出仕,若不是长公主亲自去府上请人,请他以自己的长辈身份前往蓟侯府,恐怕还请不出这位。

虽然说代宗皇帝或者仁宗皇帝的兄弟们走这一趟身份也足够,但论其德高望重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如这位溪南君的。

羽林卫的军士特意走得很慢,挂了红花的箱笼一抬接一抬经过大街小巷,引得百姓频频驻足。箱笼最上层的盖子都是打开的,小儿手臂粗的翡翠如意就足以令人膛目结舌,更别提拎在军士手里的大雁了,一人手里两只,蔓延出去不知多远,有的甚至翅膀还在抽动,很明显是活的,在后面甚至还有鹿。

送聘礼的羽林卫正在路上,蓟侯府的帖子也挨家挨户送去了,赵国侯府是最先接到的,其次是临原郡主的娘家临原侯府,虽然临原郡主早就和临原侯府成了仇敌,但为了脸面上好看,还是咬着牙吩咐人送了帖子。

眼看燕宁越有希望承爵,她不能再起什么幺蛾子。就算不看这个,燕赵歌和她的关系虽然只是表面上融洽,但燕宁越还小,十年之内蓟侯府还是要燕赵歌来撑着,没道理为了过去的一点苦难就落了燕赵歌的脸面,兄弟反目吃亏的绝对不是燕赵歌,这点她是看得很明白的。

几乎要到了晌午,挺胸抬头抬着聘礼的羽林卫军士才踏入蓟侯府。

守卫蓟侯府的锦衣卫军士们皆刀兵在身,严阵以待,不肯堕了自家指挥使的威名。

羽林中郎将下马,行礼道:“某乃羽林中郎将,奉晋阳长公主之命,礼聘蓟侯府大公子,纳征之礼共五百一十二抬,请燕家过目!”

羽林中郎将心里激动坏了,虽然换做一般人家这只不过是管家下人的活,但这可是皇家的聘礼,换位思考他这就是在为太子下聘,谁能有此殊荣?

他的话音刚落,就有甲胄在身又样貌堂堂的羽林卫军士拎着大雁过来了。

羽林中郎将高声喊道:“第一抬:纳雁之礼!大雁六十六只!”

按照古礼,聘礼里面是一定要有大雁的,也叫“纳雁之礼”。但长安所在的位置很少会有大雁飞过,这个时节也很少见大雁,大多数人家都会换成大鹅。

按羽林中郎将的想法,凑足八十八只才是最完美,可惜羽林卫的军士们跑遍了京畿三辅地区也没有射够八十八只,只能忍痛定为六十六只。

溪南君也下了马,先打量了一下衣着不同于锦衣卫的蓟侯府亲兵,皆是百战将士,原为镇北将军的亲兵,镇北将军如今为兵部尚书,他们也自愿以家丁仆役的身份在蓟侯府守门。

一身干净利落的短打,没有甲胄没有兵刃,神情却不逊色于锦衣卫和羽林卫的军士,蓟侯治军有方,深得人心,看来治家手段也不会太弱。

“第二抬:征鹿之礼!”

羽林中郎将还在高声宣告聘礼内容,溪南君已经摸着胡子,在管家的带领下去了内院。

一般来说应是近支女眷来插簪的,但很显然不能给燕侯插簪,他也只是按照惯例去看看燕侯如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