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遗诏(第2/3页)

一瞬间,皇帝心里思绪万千。怪不得后世燕赵歌无子,怪不得不纳妾,不收通房,不狎妓,不恋美人……他真的有寡人之疾!那他还恋个屁啊!这个混蛋哄骗朕!皇帝气得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厥过去,幸而长公主及时继续道:“我心悦其,也是真的。燕赵歌扶持了太子整整十年,最后燕家绝嗣,她担得此信任。”

皇帝这才松了一口气,但到底还是受了惊吓,刚才强撑着要听长公主说完,此番一旦泄气,就更是支撑不住了。

既然这样,他就不担心燕赵歌夺了司晋的江山了。

燕家绝嗣……怎么能绝嗣……

“以……以燕侯为锦衣卫指挥使……拱卫、拱卫宫中……赐天子剑……节制、京营八校……及羽林……以……讨不臣……辅佐……于太子……”皇帝越说越吃力,眼看着出气多进气少,“燕侯……燕侯……”

“臣在!”燕赵歌连忙上前。

皇帝瞪着眼睛,抓住她的手腕,紧紧地握着,几乎要掐出淤青来。

“朕皇姐就托付给你了……你莫要负朕皇姐……你莫要负我姐姐……你莫要负我姐姐啊……”

燕赵歌咬着牙,忍不住流泪,道:“臣不负,臣绝不负长公主,臣绝不负陛下所托!臣绝不负先帝期望!”

皇帝流着眼泪,最后缓缓闭上了眼睛。

父皇,儿子不孝,儿子先皇姐一步走了,有负您所托。幸而有忠臣可以托付太子,可以托付江山,可以托付皇姐。您当年夸过燕家世代忠良,皆是忠义之士,儿子给皇帝挑了燕家的嫡长子燕赵歌做驸马,入赘我司氏,兴许您也是见过的,儿子仔细考察过了,是个好的,您若在天有灵,请保佑皇姐与燕赵歌婚事顺利,一生无忧……

殿中偏僻的角落,值守的史官提着笔在纸上记录下此事。

长公主以摄政公主之身,抱着尚在襁褓的太子,对着皇帝遗体叩首,然后将太子放在一块铺垫上,立刻就有早已准备好的内侍一拥而上,崭新的龙袍和十二旒的天子冠,不过因为尺寸不合,仅仅只是披上而已,天子冠也只是放在了头部上方的铺垫上,太子若是挣扎一下龙袍就会从身上掉下来,万幸的是没有。

依惯例,太子应当于大行皇帝灵前继位,袭号曰皇帝,被在场重臣三叩九拜之后,即刻前往未央宫前殿,传召在京文武百官,文武百官需于前殿上叩拜新帝,表示自己愿意忠于新帝。

长公主披着龙袍,一手抱着太子,一手捧着天子冠,腰上悬着玉质虎符与传国玉玺,身后簇拥着大批的锦衣卫士兵与宫卫,慢慢地向着宣室殿走去,等一行人到了宣室殿时,文武百官早已等候多时了。

在文武百官的瞩目下,依先帝遗诏以天子礼代新帝摄政的晋阳长公主抱着年幼的新帝,一步一步,登上宣室殿的御阶,朝着龙座走去。

新君正式登基一般是在先皇死后一个月。但登基只是一个仪式,一个宣告世人这个国家换主人了的仪式。而实际上在登基以前,新君就已经被百官参拜,奉为共主了。甚至于有不少皇帝是在先皇灵位前继位的,毕竟常言道,唯名与器不可假于人。

小皇帝被常安长公主放在龙椅之上,他手里抱着天子十二旒,龙袍因为不合身,只能盖在身上,只数个呼吸时间就被揉搓得出了褶皱。由于尺寸的不合适,看起来略感可笑,但在这大殿之上,却是没有任何一人敢笑出来。

一个宦官,高声道:“新君即位,百官参拜!”

文武百官,在左右相、太尉及大宗正的率领下,朝着小皇帝拜下身,齐声道:“臣等叩见陛下,陛下圣安!”

躺在龙座之上的小皇帝还在襁褓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在何方,只握着长公主的手一个劲儿地笑,还时不时地笑出了声,朝臣齐声恭贺声音震天,却也没有吓得哭出来,看起来倒是个胆子大的。

“众卿平身。”长公主清冷的声音在殿中回响。“宣大行皇帝遗诏。”

“诺。”即刻就有内侍应声,大声宣读遗诏起来。

燕赵歌站在殿下听着,神情严肃,一言不发,连唇角都抿成了一条直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新晋的燕侯似乎心情不太好。。

于是有好事的朝臣立刻以眼神传递消息,等到遗诏宣读完毕,一个已经不知道扭曲成什么模样的消息传遍了宣室殿内。

兴平三年七月初九,帝崩于未央宫,遗诏令太子即皇帝位,皇二子与皇三子封国公,新帝年幼,长公主以天子礼代为摄政……以蓟侯世子燕赵歌为长公主驸马,封其为燕侯,食邑燕地一千二百户,以侍中官领锦衣卫指挥使,赐其天子剑,节制京营八校及羽林卫……准右相致仕,以左相为右相,礼部尚书为左相……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归夫人以下至少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