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守灵(第2/3页)

长公主坐到床榻边,试了试太皇太后的鼻息,几乎是气若悬丝了,随时都有可能驾鹤西去,时辰上早过了子时,她也没心思再去看什么奏章,便一动不动地坐着,看着太皇太后,慢慢地眼眶又红了。

她本以为从来一次,便能坦然地面对太皇太后驾崩的事情,前世她没能赶上,也不知道太皇太后走之前是否觉得痛苦遗憾,这件事她一直惦记到自刎那一刻。这次终于见到了最后一面,能亲眼看着太皇太后过世,太皇太后是寿终正寝,没病没灾的,走得安详,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遗憾的地方了。可她还是感觉痛心,想到太皇太后的那些交代,那些牵挂,她心里总有块地方堵得难受。

燕赵歌悄悄走过来,离长公主不远不近的,跪在榻上,安安静静地陪着。

总归你是长公主,总归你是司传绍,即便你不记得我,我也不能视若无睹。

过了大约半炷香的功夫,太皇太后的胸前不再有起伏了,长公主咬着嘴唇,又探了一次太皇太后的鼻息,这下什么都没有了。

“去报下去罢,太皇太后崩了。”她红着眼眶,紧紧地抿着嘴唇。

内殿里没有内侍守着,燕赵歌也不在意自己干了宦官的活儿,她应了声,咽下喉咙里的那点儿酸涩,抬脚便出去交代了。

从年初太皇太后大病开始,宫里就已经为丧事做准备了,所需要布置的东西和孝布麻衣都是已经备好了的,燕赵歌只需要将太皇太后已经驾崩这件事告诉守在殿外的内侍,他们自会禀告皇帝,按着历来的规矩做事。

等燕赵歌再回寿宁宫,长公主已经收敛好了刚才失控的情绪,除了眼眶还有些红之外,和平日里没什么两样,只是看起来多多少少有些疲倦。

“蓟侯世子今日受累,先去休息罢,待早朝过后,本宫会派马车送你回府。”

一整夜没有休息,中间也只小憩了一会儿,白天又要应对皇帝和太皇太后,燕赵歌现在的确是有些精力不振,但看长公主哀伤过度的模样,她张了张嘴,实在是说不出告退的话。

“左右快到四更天了,臣便是去休息也休息不得多少时间,不若还是等在这里。”燕赵歌道,“国家社稷还需长公主费心,请您务必保重身体,莫要悲伤过度坏了身子。”

长公主愣了愣,露出一个很勉强的笑容,但燕赵歌看得出来,她是真心在笑,只是因为心里还很悲伤难过,所以看起来有些古怪而已。

内侍拿出准备好的孝布和麻衣,有条不紊地分发了下去,不等早朝开始,灵堂已经备好了,宫内的宫女内侍也都换上了麻衣,宫卫头戴孝布手持长戟,静静守在灵堂两侧。

太皇太后驾崩,今日早朝自然是休了,有大事直接呈上来,无事退朝。看皇帝眉头紧锁阴云密布的模样,也没有哪个大臣敢说自己有事,于是以极快地速度退了朝。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怕亦何相催迫,人命不得少踟蹰……”

灵堂里一片素白,低沉的挽歌之声萦绕,到处都是哭泣声。

当今天子自然是跪在灵堂第一排,左侧并排跪着太后,右侧靠后半个身子的位置跪着长公主。两人后面一字并排跪着皇后、皇后娘家和赵国侯及其世子。第三排是皇帝的诸位妃嫔和应诏进京的封王们。

按照长公主的指示,燕赵歌跪在了赵国侯世子的旁边,赵国侯见她过来,瞪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你如何在这里?”赵国侯扯着她的袖子,压低声音问道。

燕赵歌思考了一下,决定长话短说,便低声回答道:“舅舅,我昨夜一直在寿宁宫。”

赵国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什么意思?太皇太后昨夜驾崩,燕赵歌一直在寿宁宫里?难不成他要娶哪位郡主?可就算是娶郡主也没资格跪在这里啊,要知道连进京的诸王们都只能跪在第三排,能跪在第二排的,要么是天子兄弟,要么是外戚。长公主能跪在第一排也是因为她是辅政的长公主,没看还落后了天子半个身子么?

这到底怎么回事?赵国侯绞尽脑汁,直到跪灵都没想明白,他压根儿就没敢往长公主身上想。这可是他妹妹唯一的子嗣,怎么能入赘了皇家去?燕岚也肯定不会同意的。

燕赵歌哪里管他纠结,又蹭了顿午食才出宫,昨夜的雨已经停了,天朗气清万里无云。

不知是长公主忘记了,还是安排给她的马车被哪个宗室借走了,燕赵歌是一路步行回府的,她也懒得再叫人回府给她派马车,总归天气好得很,她心情也好得很。

重活一世到现在什么都没有解决掉,利刃还是悬在她头顶,她却突然安心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