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召见(第2/2页)

京营八校兵马近万,八成死在了路上。

杀出了长安城,健壮者一路向北,瘦弱者、负伤者、患病者甘愿断后。那去往北地的路上,尽是大晋忠义男儿的尸骸。

如今长公主将胡骑越骑调去了北地,蜀国公想来是没有机会拉拢他们了。剩下六营里,虎贲直属长公主,长水校尉为皇后娘家兄长,射声校尉、步兵校尉出身于上林苑的孤儿营,中垒校尉多年空缺,只剩一个屯骑营,想来也翻不起什么大风浪。

唯一的问题是锦衣卫,宫变那日最关键的就是锦衣卫,若不是锦衣卫指挥使死了,副指挥使投靠蜀国公,控制住了未央宫,在场的朝臣兴许也不会那么快变节。但锦衣卫副指挥使投奔蜀国公的理由也不甚明了,因为蜀国公登基的第二月,就抄了副指挥使的家,全府算上仆从三百余人被送上了法场,连幼儿都没能幸免于难。

燕赵歌吹了吹热气,忍不住眯起眼睛,她醒来之后有些畏寒,都五月了还在喝热茶。

殿外脚步声匆匆而来,如一个时辰前那样,披甲宫卫闯入殿中,道:“蓟侯世子,陛下召你去寿宁宫。”

召我去寿宁宫?召我去寿宁宫做什么?和燕家沾亲带故的是太后,可不是太皇太后啊,一点瓜葛也没有。

燕赵歌想不明白,但宫卫哪容得她继续想下去,甚至为她牵来了一匹马。

燕赵歌甚至有一种这不是太皇太后驾崩,而是皇帝驾崩的错觉。

一路疾行,马蹄子敲打在石板上,声音脆响,前头有锦衣卫和宫卫给她开路,也不用担心走错了地方,去到不该去的宫殿里。

燕赵歌没见过太皇太后,也不认识叶家的人,但对于先帝御赐的忠烈之府,她是十分敬佩的。左右太皇太后要去了,见见也没什么,能送太皇太后一程,也是她的福分。

寿宁宫内殿里屏退了伺候的宫人,在场的人不多,皇帝和长公主她认得,苍老一些的是太后,身边跟着抱着孩子的嬷嬷的贵妇人想必就是皇后了。

“臣赵歌……”

皇帝直接打断了她的话,道:“皇祖母要见你,省了哪些礼节,快些过来。”

这个语气可真是无礼之极。燕赵歌被噎了一下,只得拱拱手,算是行礼了,走上前去,皇帝让了些许位置,方便她跪在榻上。

“皇祖母,燕赵歌到了。”

太皇太后似乎是小憩了一会儿,缓缓睁开眼睛,浑浊的眼睛动了动,目光落到燕赵歌身上,问道:“你就是蓟侯的长子吗?”

“恭问太皇太后圣安,蓟侯是臣父。”燕赵歌回道。

“你父亲身子还好不好啊?”

“回太皇太后,臣父身体尚可。”

“唉……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浪子回头苦得很啊,若是无灾无难的,纨绔一生倒也好啊,让你父亲莫要勉强自己,身子要紧……你也莫要争强好胜,过了殿试,就安安心心在京里做官……老婆子多几句嘴,你带回去给你父亲听,不要怪老婆子多事……”

听着太皇太后关怀的语气,燕赵歌的鼻子莫名地也酸了。这种祖父母对着孙儿的关怀,她已经许多年没有感受过了,自老蓟侯逝去,再没有哪家老人用这么和蔼的语气和她说话,关心她了。

“谢太皇太后关怀,臣一定带给臣父。”

长公主看着几乎要落泪的燕赵歌,幽幽一叹,不知自己心里是些什么滋味。

这是燕赵歌,却又不是她认得的那个燕赵歌。

可重活一世这种事又不足外人道也,是又不是,熟悉却又陌生,实在是揪心得很。

令人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