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好哄(第2/4页)

守孝近两年,他竟能熬得住。

她侧过身子,元清没有看到,跨步进殿,待人影不见了,她才站了出来。

若竹出来奉茶,见到她站在一侧,过来搭话:“您怎地在这里,风吹得身上冷,要不您进殿说会话?”

“不必了,我还有事。”元莞摆摆手,她才不想去同元清搭话。

元莞走了,若竹留不得,只得吩咐宫人备茶,自己返回殿内伺候。

元清笑意和煦,问元乔近来身体如何,句句都是晚辈对长辈的问候,谈话家常。

他谦逊有度,元乔面色如旧,问起世子近况。

元清笑回:“他很好,臣无事亲自教他课业,待回了封地再请先生教。”

“几岁了?”元乔道。

“有五岁了。”

“五岁是该学些东西了。”元乔这才想起世子的年岁,距离孝期结束还有一年,不好让人继续待在府里,就道:“开年后,去国子监找学士。”

元清面露惊喜,起身拜谢,元乔摇手:“莫要紧张,府里没有王妃,你也多辛苦些。”

元清应下了,坐了片刻,说了几句父亲旧日的趣事,元乔的面色徐徐冷了下来,过了片刻,就令宫人送他出宫。

离开后,元乔一人坐在殿内,若竹入内道:“陛下,元姑娘入宫了。”

“嗯。”元乔未曾在意,唤孤鹜去驿馆看看,布苏使臣居住得如何,缺些什么要补上。

令人去找,孤鹜不在,去了皇城司,似有事情发生。

元乔等他回来再问,对于元莞吩咐的事也没有多问,不明元莞对元清哪里来的这么大的敌意。

思忖过后,想起苏颜的事来,就按下不耐,吩咐人去垂拱殿取奏疏。

虽说免朝,可各地的奏疏依旧每日送来,她没有积压的习惯,每日都会批阅。

延福宫恢复往日的宁静,元莞到底理屈,在晚膳前悠悠踱步去见元乔。

她在延福宫内来去自由,内侍宫人不拘着,径直入殿后,就瞧见案后的人,回身将殿门关上,轻步走过去,探首道:“元乔?”

“何事?”元乔抬首,目露平静。

元莞讨好一笑,迈着碎步走到案后,朝奏疏上看一眼,“无事。”

“嗯。”元乔复又垂眸。

元莞没有往日的底气,心虚地觑她一眼,寻了圆凳在一侧坐下,托腮凝视:“你还生气吗?”

元乔不答,反问起元清的事情:“你为何总盯着元清?”

“元清所为,与刘氏颇似。”元莞坦言,目光露在元乔的侧颜上,伸手想要摸一摸,手伸到半空,元乔抬首,她只得将手收了回来,尴尬道:“不摸就不摸。”

“元清所为,并无不妥。”元乔注意到她落寞之色,叹道:“元清性子自小就是如此,并不爱与人争,他与、他与他祖父很像,温润有礼。”

元莞摇首:“宫人都道刘氏柔弱温婉,先帝也惯喜欢她身上的那股气质,可内里如何,你该清楚。”

她从小听到的就是宫人对刘氏的夸赞,与她所见不同。一度曾怀疑自己,可后来次数多了,她才相信自己。

元乔不信,是因她未曾经历过,笑道:“你可知你进入朝堂那年,刘氏是如何说的?”

“那年……”元乔想了想,进入朝堂之际,元莞已经能记事了,想必不会是什么好话,

她不问,元莞非要说:“她在先帝面前夸赞莘国长公主聪明,假以时日定会成为陛下的左膀右臂。可等先帝走后,她告诉我,元乔虽小,可心思不正,总有一日会成为我的敌人,让我离你远些,也要趁机告诉先帝,你居心不良。”

“人前人后,两副模样。你道元清温厚,是因看他不争,可若不争,这么多年如何稳坐世子之位,如何收拾他父亲丢下的烂摊子。元乔,莫要感情用事。”

元乔心思深,手段是有,可遇到先帝与德惠太后这两位恩人,情绪就会变得微妙。

元乔不言,元莞就不说了,起身就要走,走到门口,才想起她是来哄人的,怎地自己生气先走了?

她回身看着案后沉思的人:“信与不信在于你。”

说完,大步离开。

不欢而散后,元乔久坐不语,直到孤鹜入内禀事,她醒神,孤鹜将西华门的事详细说了,等着她的吩咐。

元乔沉思须臾,才道:“你查一查元清幼年之事,事无巨细。”

孤鹜颔首应下,俯身退出去。

****

布苏使臣不通大宋语言,陆家的人作为翻译跟着他们。

新年伊始,晚间御街都很热闹,元莞本是无事,被意欢拉着去看灯。

未到上元,御街之上就有许多灯,几岁的孩子正是爱玩的时候,抱着宫灯本不放手,又见到各色花灯,觉得新奇就放开宫灯不要,提着一盏买来的白玉灯。

垂髻小孩抱着明贵的玉灯,少不得引起旁人的注意,肤色粉嫩,身旁的长者戴一帷帽,看不清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