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第2/3页)

然后,我瘫倒在床,全身的骨头好像被抽掉那样累。关了灯,一个人默默地对着月光辗转,折腾了几个小时,睡不着。于是起来吃了一颗安眠药,这下倒是睡稳了,醒来时已经是中午,两只眼眶黑黑的,好像一只熊猫。

错过了早饭,又错过了中饭,更重要的是,错过了早上的会议。

在走廊里遇到小黄,他特意问:“安妮,感冒好了?”

“什么感冒?”

“早上开会你没来,张总问怎么回事。王先生说你在飞机上感冒了,所以他借衣服给你。”

“也不是感冒,就是……发寒。张总不会生气吧?”

“哪会,大家都看见你晕机,知道你不舒服。”

“会上都说了些什么?”

“嗯……由于方案泄露,设计图的大部分需要推倒重来。最重要的两个建筑由王先生主持设计。楼型和室内设计也要大改。不过,室内设计的关键部分已经请王先生的哥哥画好了草图。”

“哥哥?”

“也就是王霁川,著名的室内设计师。——兄弟俩都是大忙人,若不是出了篓子,才请不动他们呢。”

我想了想,问:“那我呢?我干什么?”

一直奇怪,沥川的中文那么好,江总和张总的英文也不差,他们在一起工作,为什么还需要翻译。但想着以前有朱碧瑄,好像也是惯例。

“竞标之后,会有一些和当地资方的会谈。王先生对温州人的口音没把握,到那时只说英文,一切由你来翻译。还有,王先生需要一些温州市的历史文化及生态方面的资料,这个由你去查来,然后翻译给他听。”

错过会议,我已心虚,连忙在第一时间去见张总。他给我的任务果然和小黄说的一模一样。

“那我是不是需要马上见王总?”我问。

“他到工地拍照去了,估计会去一天。时间有点紧,你吃完晚饭后带着温州市的资料去找他,行吗?”

“好的,我这就去图书馆找资料。”

“王总目前只需要这两本书。”张少华递给我一个纸条。纸条上是他的字,繁体:《温州市志》、《永嘉郡志》。

我突然想,沥川虽是建筑师,我对他从事的专业所知甚少。作为男人的沥川,他的每一寸肌肤我都了解。可是,作为设计师的沥川呢?会不会有不一样的脾气?不一样的性格?

急于将功补过,我以最快的速度去配了一副眼镜,故意要了紫红色的外框,让我的脸显得更加严肃、更加专业、也更加老气。《温州市志》新华书店里就有,厚厚三大本,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买下来。《永嘉郡志》在图书馆里找到,我借出来,从头到尾全部复印。

难怪沥川只要这两本书,它们加起来已经超过三千页了。

整整一下午,我都在查字典。《温州市志》的生词已经不少,《永嘉郡志》是道光年间的古文,我查得焦头烂额。

到了傍晚,我的脑子已经有些转不动了,便到楼下的花园里抽烟。抽了一根,不过瘾,又抽一根。天渐渐地黑了。

我看见一辆车驶到宾馆的门口,沥川和苏群从车里走出来。

他看见了我,低头向苏群耳语一句,然后,向我走来。

我假装没看见他,继续埋头抽烟。直到他站在我面前不动,这才抬起头。

六年了吧。

沥川没什么大的变化,除了更加消瘦。他甚至连发型都没变。问题是,沥川的那张模特脸是越瘦越酷。在我看来,他比六年前还要好看。这一想不打紧,我目光中的恨意渐渐变软。

我赶紧更正自己的情绪:“王总。”

“张少华有没有告诉你,今晚我要见你?”他说,口气很是不悦,甚至蛮横。

“不是说是晚饭之后吗?”

“我已经吃过晚饭了。”

“我还没吃。”

“几时学会的抽烟?”

“关你什么事?”

原来他为这个生气。他看着我,目色幽深。我看着他,面无表情。

“给你一个小时吃饭。八点钟,带着你的资料来见我!”最后一句话,恶狠狠地。

我冷笑,抱着胳膊,向空中点了点烟灰:“好的,王总。”

我把头发挽起来,在脑后打了一个髻,插上一只涂了花漆的发簪。抱着三本《温州市志》和一叠复印资料,“咚咚咚”敲开了沥川的门。

从开门见我的第一秒开始,沥川就皱着眉头。只因为我再次叫他“王总”。

“王总,您要的资料我都找到了。不知您想具体了解哪方面的内容?”我的话语充满了服务精神。

他将我领到会客室,那里有一圈沙发,他指着其中的一个,让我坐下来:“你可以把书放到茶几上。”他的声音总算柔和了一点,却立即被我的下一句话激怒了。

“是!王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