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4/5页)

之前他也说过他写了信回家告知父母,所以现在看到他这个包裹的就猜到八九不离十了。

“来,我来帮你!”

“叔,不用,我能行。”

“这什么东西啊?你看了没有?”

“还没拆,我也不知道。”

他在知青点的好友曲岭山听到消息跑了过来帮忙,一起把包裹拿去了新房,到了新房,还有人想跟进来看,被曲岭山拦住了。

好不容易关上门,曲岭山累得不行。

他们未必是有坏心,但是就喜欢看热闹。

也不懂什么叫保持距离。

有的时候就很累。

俞向晏解开大大的包裹,先去拿信,厚厚的一叠。

这信挺厚,最上面是他爸写的,后面有他大哥、大伯他们写的。

都是让他好好对待人家姑娘,踏实过日子的话,还有就是遇到什么困难及时写信回去。

他先把一双鞋垫拿了出来。

信封里有一半的钱,另一半就藏在这鞋垫里。

爸爸给了他一百块,爷爷给了他五块钱,外公给了他十块。

这是一笔巨款。

有了这笔钱,他能把这家收拾的再妥当一些。

现在这房子就只有一间,包括卧室、客厅、厨房,洗澡的地方只是简单地围了起来。

之前只是手头拮据,没办法,现在有了这些钱,他就能把房子收拾的好一些了。

虽然建泥砖房花销不大,但是木材、人工饭钱也是一笔支出。

现在干脆再起两间半吧,一间给温毅真那小子,一间给他们以后的孩子,那半间用来做厨房洗澡间。

曲岭山看着这一大堆,啧啧,“你家里对你可以啊,下乡这么久还能给你这么多东西。”

俞向晏得意的笑了笑,“那是。”

曲岭山翻了个白眼,“我家里也不差,你得意个啥!”

他家里比他家可宽裕多了,如果他要是写信回去说他要结婚……估计他爸妈不仅不会寄东西过来,可能还会千里迢迢过来打断他的腿吧。

想到这里,他摸了摸鼻子。

咳咳,这怎么一样呢,他可没有心上人。

俞向晏把信和鞋垫放好,就开始看起其他东西来,大伯给了他一袋粮食,粮票若干,外婆给了他两双新鞋,舅舅两斤糖,大哥大嫂给了布料,妹妹给他做了吃的,还有一些适合女孩子用的小玩意儿,怪不得说女孩子更细心,他之前都没注意到,这个发夹如真肯定也会喜欢。

有了这些东西这个婚礼就能过得去了,现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想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她自己最好的东西。

以后回忆起来,不会有太多遗憾。

当然,他也把这些一笔笔的记在心里。

他现在没有太多的本事,但是他不会一直都是这样的。

……

这个消息没多久就传到了另一位主人公的嘴里,她旁边的女知青有些羡慕的看着她。

来到乡下熬不过去,嫁给当地人的知青不少,不过要换成是她,她得说,还是嫁给知青更合心意。

嫁给当地人是不用那么辛苦了,但是要说不下地那是不行的,她们下乡遭了多少罪?

除了下地,最先遭遇的是语言问题,要当一阵瞎子聋子,先学会这里的本地话,才能跟别人交流,那也仅限简单的交流,嫁给本地人,对方说的急了,很多话还是听不懂,另外乡下人跟城里人很多地方都不能比,学识学历比不过就算了,他们很多人都不注意卫生,许多人根本就不刷牙,就是漱漱口。

不注意卫生,不注重穿着,拉出来根本就没法比。

像温如真这样,选择嫁给自己同乡的知青,彼此知根知底,以后要是能回去了,也不会分隔两地,而且她的对象跟其他的知青不一样,身强体壮,又有一手的手艺,在村里的人缘好,他家里看着也挺殷实的,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他的包裹,他出手也大方,时不时的就给她开小灶。

如果不是自觉比不上温如真,这些知青哪里会那么容易放弃这么一个好对象?

不过就算她们不放弃,可能也成不了,他们之前有听说过一些传言,据说对方特意跟着温如真到这里来下乡的,她们没有机会。

温如真全程没有说话,被问到开不开心,也只是微笑。

开心吗?

当然是开心的。

大包小包的话那就说明俞向晏的家里人并不反对他们在一起,俞向晏的家人对她家里的情况是清楚的,毕竟同在一个县城,而且之前她爸和爷爷奶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只不过再有头有脸又怎么样呢?

一被人举报,家瞬间就分崩离析,爷爷奶奶没有坚持多久,就病逝了,爸下放,妈离婚然后改嫁,她和弟弟也不得不选择下乡避祸,她还有一个妹妹被妈妈带着,现在才几岁不知事,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