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只有嘉安这样的孩子, 需要“回声”APP吗?

不, 其实每一个注册“回声”的用户, 都需要这款软件。

因为“回声”的审核严格,注册实名, 未成年人也是可以使用的。

“阿姨,我想问一下,球鞋蹭到了油漆可以洗掉吗?”

和恶猫绕过老人孩子,欺负成年人的作风一样。

所有的未成年用户认证之后,都可以在用户名后面加一个软萌萌的小猫爪,所有超过六十岁的用户认证之后, 则会在用户名后面加一片圆圆的小树叶。

他们的搜索、提问以及录制,都会被第一时间关注。

尤其是小猫爪的用户求助的语音,会被语音助手收集推送, 直到不断有普通用户回答, 让声音有来有往。

提问的孩子, 应该是个初中生。

家庭环境一般, 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 失去了他的母亲。

父亲忙于工作不是特别细致的性格, 对孩子基本是放养。

小学的时候, 班里的孩子都小,班主任知根知底, 也能多照顾几分, 提醒家长定期换洗校服, 实在不行, 戴个袖套也行。

但初中之后,提问的孩子进入青春期,老师不再像小学那样管的这么细致。

这个年纪的学生,又多少有些在意外表的敏感和自尊心,对蹭到了油漆的球鞋束手无策,不知道该问谁,所以最后来“回声”想问问解决办法。

很快,有过类似处理经验的用户都回复了他。

因为“回声”APP任何功能每天都是有限度的,大家说话也都要反复思考,提前准备一次说全,免得浪费次数。

这么努力的节省次数,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用户的不甘心,想办法要把十分钟说满。

在解决完问题后,就会利用剩余时长,再和求助的孩子聊一些口香糖粘在拉链上,笔墨划在袖口之类的清理方法。

估计都能用到。

“我的诊断下来了,视网膜脱落几乎失明,下个月二十一岁生日,我却要看不到了。”

说不上是嘉安这样从小就在黑暗之中的孩子更艰难,还是一些视力正常却因为受伤或其他疾病失明的情况更心酸。

视力对正常生活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光明陷入黑暗的绝望,足够让很多成年后失明的患者抑郁和崩溃,如果再遇到经济困难或家庭问题,自杀率也极高。

健康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在拥有的时候熟视无睹,失去的时候却无力挽回。

谁也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会来,成年后失明、残疾的人数也不少,他们同样是很容易被忽视,苦苦挣扎的一群人。

发布的用户,新注册没多久,与其说是求助,不如说是陈述。

有着歇斯底里之后,特有的乏力和迷茫,不知道这个用户是怀揣着什么样心情使用“回声”的。

可能是提前练习失明的生活,也可能是绝望前最后向世界的呐喊。

如果是其他平台或软件,大部分的用户可能帮不到太多,但“回声”不太一样,嘉安这样孩子的家长们,也都在注册了账号。

久病成医,常年奋战在治疗一线的他们,不仅对眼部疾病很了解,还亲身验证着哪个医院哪个医生擅长着什么。

视网膜脱落必须经

过手术,而手术亲历者家属的经验又格外的重要,为了让求助用户听到这些消息,其他没办法但热心的普通用户,愿意献出一次,为最佳答案助力推送上去。

垃圾软件,帮别的录音助力也要受到次数限制。

这个“回声”是不兑换就没招,只能眼巴巴用每日刷新的那么几次的魔鬼APP。

“软件真好,但就有个问题,怎么什么都有次数限制啊?”

“对啊,我都恨不得从哪里偷几次过来,太少了,根本不够用!”

“开充值渠道,我买次数行不行啊,第一次有钱我花不出去。”

在韩蓝、白合飞他们的宣传下,注册“回声”的用户井喷式增加,同时,对次数受限这一点吐槽和不满的,也逐渐占据用户体验感榜首。

开发团队自然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他们考虑了很久,还是没改,继续在线假装隐身。

“回声”的定位比较特殊,不适合过度社交化,否则会侵占嘉安他们的使用空间。

同时,专业的心理专家也建议,不管是求助还是受助,时长、次数最好有所限制。

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保持适当的弹性,才是最佳状态。

换句话说,就是“回声”带来的力量和感动,应该只占据生活的一小部分,真正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

李安乐都知道每天讲个小故事,然后就抓紧时间离开,去开始接下来的工作。

哪怕吸温暖,也不宜过于频繁,否则真诚和质量会被迫下降,反倒对“回声”这个平台是不利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