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吞金兽(第2/3页)

尹翁归彻底安心了,却不知田延年最清楚什么时候该贪,什么时候不贪。平陵工程可以动手脚,但五将军征匈奴,是霍光倾注心血的大事,盯得很紧,分发给各军的衣食粮秣必须无损。

所以他即便每天过手几千万钱,却一文钱一粒米都没放进自己口袋。

看似一切如常,但近日,尹翁归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今日便来禀报田延年:

“大司农,祁连、虎牙、度辽三将军分别由朔方、五原、云中出发,军马粮秣当地农都尉和郡仓承担一部分,再从三辅往北转输一部分。”

“抵达朔方、云中的粮食大体无差。但发往五原,供给虎牙将军田顺的钱粮却有些异样,因为民夫车马不足,大量粮食滞留于上郡,未能送去五原。”

田延年翻越前线发回的薄册,确实如此,而田顺也上书抱怨了。

他叹了口气:“转运粮秣数量太大,车马和民夫有限啊,依我看,上郡那边恐怕是优先运朔方、云中的粮食。子兄你也知道,这些地方小吏,最会看人下菜,祁连将军乃是主力,度辽将军乃是大将军之婿,他们不敢怠慢,就田顺只是故丞相之子,好欺负啊,故后之。”

田延年摇头不已,对帝国基层的弊病痛心疾首。

大汉太大了,任何事都得靠人去落实,每个环节主事者的贤愚,都会影响到效率。

中央和地方通洽需要时间,前线军资吃紧,大量粮食却在路上滞留,在某个仓里堆积成山甚至腐烂的事,哪次没有?两支兵派人去中转站押粮,抢夺辎重甚至拔刀相向的事,哪次没有?

而前线的将军校尉,辎重运输谁先谁后,也是有讲究的,得分人,比如那西安侯任弘,在敦煌酒泉边塞停驻时,肯定第一个拿到辎重粮食。

尹翁归颔首,这确实难以避免,哪怕他和田延年亲自去坐镇,也没法管到每个环节。

殊不知,弊病当然有,但田延年这次却是故意为之,他做大司农很多年了,知道如何以最高效率输送粮秣,也知道什么人最会坏事。

比如派一个威望低下,能力很差,又不得属下人心的粮官,从关东空降到五原,负责虎牙将军的后勤转输,不出问题才怪。

最终追究起来,刀也砍不到大司农头上:从长安发往上郡的粮食是足份的啊,寻常调令也非举荐,他不用承担举主连坐的责任。

再说,如今及时发现问题,田延年立刻便会罢免了那人,可田顺能等到那时候么?

现在问题已经出现,虎牙将军出塞时,粮秣已经不太足了罢?

尹翁归很担心这可能会影响到战事,田延年也一起忧虑,心中却知道,得将“可能”去掉。

在粮食不足的情况下,主将必定心中不安,向朝廷申诉也没法让滞留的粮食飞到军中,只能硬着头皮出塞。

到时候,田顺肯定能想起离开长安时,作为大将军心腹的田延年对他的好心提点:

“君非大将军故吏子婿,勿要立功太过,以免锋芒太盛啊。”

陷阱已经挖好,接下来就看田顺会不会往里跳了,大将军令五将军出塞两千里,他在辎重粮食不足量,心中忐忑的情况下,能走多远呢?

到了天快黑时,田延年便知道结果了。

霍光的女婿之一,羽林监任胜匆匆来到田府,说大将军请他过去。

田延年立刻投著出门,在上车时任胜有些焦虑,对他低声道:

“大司农,出了一桩大事!”

……

任胜和另一个姓任的家伙没有任何亲戚关系,他在孝昭去世后掌握羽林禁卫,同时负责监视刘贺举止。

大将军不是神仙,能够耳听千里之外,目视八方之内,他要总其纲领,具体的事,得靠下属去落实,用霍光的话说,他们就是棋盘上的“枭子”。

而对霍光最为忠心,做事最为狠辣果断的田延年,更是枭子中的佼佼者,大司马军司空杜延年负责出谋划策,大将军长史田延年则负责决断,他可以说是霍光的眼睛和鼻子,嗅出并铲除敌人。

如今只有他二人留在长安,其余女婿子侄较为年轻,能力有限,便是普通的棋子,除了信得过来,就没有其他优点了。

棋子之下,又有棋子,那些监视刘贺及其亲信的活,就由任胜手下几个靠裙带关系提拔的羽林卫去办。

“近日中黄门石显颇得皇帝宠信,昨夜与皇帝彻夜饮酒,今晨出宫,几个羽林骑跟了去,才刚进九市便跟丢了。”

当听任胜抱怨时,田延年面上严肃,实则嘿然,几个性情粗枝大叶的任胜家子侄,如何能盯得住田延年的“枭子”石显呢?说句不好听的,任胜现在做的,正是田延年十年前的活,真是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