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第5/6页)

“那是驱逐恶鬼的守护神。猛一看,只能看到一个脸,但仔细看,冲着四个方向有四个脸和很多只手,而且有两只脚。”

听说如此神奇,宗形和千秋扒着车窗向外看。

“过去,巴厘岛上没有人烟,是块平坦的不毛之地。爪哇岛被当地土著控制后,愤怒的印度教徒们移居到这个岛子上,开垦了这块处女地。因此在印度尼西亚,只有巴厘岛是印度教。这里的人性格也比较温和。”

尽管美树长年居于印尼,但日语讲得既清楚,又易懂。

“移居来的教徒们在岛上东西南北各处,占领自己的地盘。其中的阿滚山是活火山,被他们尊为巴厘岛的灵峰。从这个位置看不到,在那边。”

美树女士所指的方向,尽是连亘不断的巍峨群山。

“您两位这次不去高原吗?阿贡山。”

一般提起巴厘岛,都是“南太平洋中的蓝色海岛”的印象。说是还有高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巴厘岛风光旖旎,海美山更美。尤其这正北方有座山,当着日本朋友的面,有点不好意思说名字(1),山的名字是京打玛尼(2)。”

“京打玛尼?……”

千秋紧跟着重复道,接着讪讪笑了。

“那里是高原,气候也凉爽,从展望台可以眺望亚邦山、阿贡山等海拔两三千米高的大山。前往途中还有湖,湖面被薄薄的雾霭笼罩着,显得很神秘。”

美树的语调不自觉地变成了导游调。

“那儿有旅馆吗?”

“有,还有别墅。如果时间宽裕,去一天看看怎么样?”

听说山高湖美,千秋好像产生了兴趣。

“到那儿需要多长时间?”

“离登巴萨七十公里左右,有两个小时足够。你们还在这儿待几天?”

“打算待五天。”

“那就去看看嘛!”

他们原先打算到了巴厘岛,看看蓝色的大海潮,听听滚滚的波浪声,吹吹南国的湿润风,赏赏热带的风土情,悠闲自在地度过每一天。其他无论多么有趣的东西,都不去关注它。这对于每天生活在匆匆忙忙之中的人来说,是最大的奢侈与享受。

“你们要是去,提前预订别墅比较好。”

“再考虑一下。”

宗形对高原风光也感兴趣,但不愿意改变原先的计划。

“巴厘岛虽是个小岛,但富有情趣和变化,可看的地方很多。”

美树年龄约有三十五六岁。年轻时与印尼的留学生结了婚,婚后始终居住在巴厘岛。从言谈话语中能感受到她很喜欢巴厘岛。

“在这儿住了几年了?”

“现在是第十一个年头。”

“不回日本吗?”

“有时回去,妈妈还健在。日本的变化太大,我是乡下人,怎么也赶不上步子。”

“一直在这儿待下去吗?”

“这儿有我的孩子,我想我会在这儿待一辈子。”

美树的话语瞬间变得很低沉,但表情仍生气勃勃。

“咱们已经到了登巴萨的中心。”

听美树这样说,两人便环视四周,见道路两旁大楼鳞次栉比,交叉路口还耸立着已经熟悉的四面守护神像。

“从这儿向右沿着沙努尔大街直走,就到旅馆。”

太阳已经西斜,寺院的墙壁被夕阳照射得通红。

“所谓登巴萨是‘市场之北’的意思,这里有很多市场。早晨七点左右出来,就能看到很多人在购物。”

“这儿有爪哇花布吗?”

“有啊。要是想看,明天就带你们直接去生产的地方。”

千秋像个小女孩儿似的目光炯炯。

“另外竹器和用麦秆制成的民间工艺品、骨器等也蛮有趣味的。”

“这些东西都在岛上生产吗?”

“现在面向游客,岛上在生产,别处也生产。巴厘岛的北部土地肥沃,生产咖啡和椰仁干,中部生产双季稻。”

“岛上一共有多少人口?”

“大约三百万。这里属于印度尼西亚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

车子沿着沙努尔大街直行,穿过一片椰林后,到达了旅馆。

“下步要去用餐吧?”

“是啊,还需要换一下衣服。”

“请进去慢慢换吧!我在下面的大厅里等着。”

美树主动留守和等候,宗形和千秋由男服务员带着乘上电梯。

房间在九楼,打开房门,拉开花边帘幕,透过通往阳台的玻璃门,能看到浩瀚的大海。床是舒适的双人床,旁边放着成套家具,比日本同规格旅馆的标准要高得多。

千秋不待男服务员离去,就拉开玻璃门,走到阳台上。

“喂,你看看……”

宗形被千秋叫到阳台上,瞧见楼下不远处设有蓝色的游泳池,周围环绕着绿色的椰子树,再往前就是白色的沙滩和一望无际的大海。

“那边是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