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3/3页)

之后贾放便带这两人去潇湘书院——进入潇湘书院的时候袁李二人齐齐吃了一惊:他们原本以为在书院就读的都是学龄的孩童,至少是年轻的士子。谁知这书院里什么年纪的人都有,男男女女,看打扮有余江来的也有本地戴着繁复银饰的姑娘,各自坐在一张小小的课桌跟前,专心听讲。

听讲的内容袁李二人也听不懂,啥叫“四则运算”,还有那写在黑色木板上的符号,一个个像是蝌蚪一样,那些都是什么?

贾放在旁边小声向袁李二人解释:“这是算术班,主要教学员数算之理。黑板上写的那些,是阿拉伯数字——最早是大食文字,后来由波斯等处流传出来,这些数字运用起来,倒是比咱们自己的数字好用。”

袁化一听:大食文字?他连忙道:“贾大人,下官以为,乡里办学首推圣人教化之功,大人却授以夷人之术,这……是何道理?”

他一说完就后悔了,再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有这胆子在贾放面前说这话。这实在是华夷之别渗入他根骨之中,不用思考就是这般反应。

谁知贾放冷冷看他一眼,回:“师夷长技以制夷。”将袁化立刻憋了回去,细想来,这话他真是一个字都反驳不了。

少时这边算术班上完,贾放又带袁李二人去识字班。

袁化再度惊讶这识字班规模之大,学员人数之多,态度之认真。他说:“如今武元的县塾,能有五十人在读吗?”

李师爷摇头:“没有。”

但是武元县塾,都是些富户人家的子弟,准备考功名的,所读之书都是从《四书》开始念,不像这里的识字班,上来只教常用字,读音、写法、造句什么的。

袁化又想问“圣人教化”的事了,但见贾放正在专心听着,话到后边又憋了回去。

“这里的学员第一阶段目标是学会认一千个常用字,能遣词造句,做简单的行文。再加上算术考核通过,就能获得‘基础文化教育文凭’。”从潇湘书院出来,贾放向袁李二人解释。

袁化总算明白了:这个“文凭”,与先进的科举考试制度天差地别,完全不是一回事。难怪这些人可以两三个月就考出一个文凭,这和读书人寒窗苦读十余年,压根儿不一样。

“这……这也未免太……容易了吧?”袁化惊讶地问。

贾放随口答道:“容易是容易,但是你想想,这些人考出这个文凭,你县衙里的差使是不是便能做了?”

袁化登时又想了起来:他的人,还有一些是不识字的老粗呢。

“再者,受过这基础教育,并不意味着这学业就到头了。有余力往下学的,自然可以继续深造,若是不愿学,就意味着他们的前程只能到‘基础文凭’的这一步。投入的精力与回报成正比,本官觉得,这很公平。”

像袁化这样的读书人,寒窗苦读十余载,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一县之尊,出入前呼后拥,万民跪拜,投入的时间算是得到了回报。

而贾放所做的,只是将这条路细分成为很多个阶段,让每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出选择,走到自己想走的那一段。

袁化被这种“独特”的理念震得七荤八素的,但是想要指摘,却又觉得指不出什么特别的毛病来。

他又问:“那么这些识字班和算术班的学员,要交多少束脩?”

贾放笑了:“束脩?袁大人,你知道吗,这潇湘书院刚刚开办的时候,本官简直是求着百姓过来读书认字,哪里还敢收他们的束脩?”

袁化又被震惊了,他只觉这次过来桃源寨,所见之事,与他一向所知皆不相同,简直他心中那些固有之念完全颠覆。

可是现在他随贾放走出潇湘书院,亲眼看见这桃源寨中的道路两侧,点亮了一盏一盏的不知什么灯,将夜色中的寨子也照得透亮。

宽敞的道路上,收工未久的乡民们成群结伴,一道返家,道路上欢声笑语无数。办公室那边依旧灯火通明,美食街还在营业,青坊河上游的水车依旧转动——袁化看着看着,忽尔心生感触:他眼前这莫不是是海晏河清,盛世将临的景象?虽然只是一个几千人口的小寨。

那些他无法认同,被颠覆认知的做法与手段,是否就是眼前这景象出现的主因?

袁化只管站在高处,贪婪地看着桃源寨。他身后的李师爷一本簿子已经都快记满了,却觉得还有好些应该帮县尊大人记下来。

谁知贾放突然转身,对这两位道:“走,陪本官去吃一顿好的。好久没在这桃源寨吃饭了。”

他也没忘了那“财务纪律”,特地声明:“这就不从外联办的经费里走了,算是本官的,本官今日高兴,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