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王二郎与赵五光两个, 高高兴兴,前往桃源村陶村长家,那座高大宏壮的吊脚楼, 爬上二层。

吊脚楼的二层已经硬生生分出来一个办公区,放置了办公桌椅。贾放来时, 喜欢坐在那条桌后面与乡民们对话。王二郎他们若是来得早了, 还能在吊脚楼上临街的一排“美人靠”上坐一会儿, 等候与贾放说话。

但这次王二郎与赵五光过来, 刚上楼就闻到一股子酒臭。他俩的眼光刚漫过楼板, 就看见供职于潇湘书院, 平日里总是一副潇洒模样的张友士, 此刻手脚尽数摊开,躺倒在楼板上。

王二郎与赵五光:……

他们可从来都见过张友士这副面孔。

贾放却端坐在办公桌后,冲两人招了招手, 说:“上来吧, 别管他!”

两人这才蹑手蹑脚地上来, 经过张友士的时候小心翼翼地绕过去,却见张友士猛地一蹬脚,高声吟诵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王二郎好奇地问贾放:“难道张先生中举了?”

贾放摇摇头笑道:“不,他只是打个比方。”说着贾放拎了拎桌上的一本册子,说:“就靠这个, 张先生就算是没有中举,也已经名扬天下了。”

王二郎歪头看那册子的名字:“《血防报告》?”

贾放:“最近在识字班学得不错嘛。”

王二郎连忙谦逊两句, 与赵五光一道,在贾放对面坐下。

贾放清了清嗓子:“说正事。眼下又到了发稽查津贴的时候了,但我要告诉你们——现在寨子里的铜钱实在太过紧缺, 所以我决定用这‘流通券’来代替铜钱,给你们发津贴。”

“这些面额认得吗?”

贾放把四种面额的“流通券”放在两人面前。王赵两人上“识字班”都上了一段时间,“流通券”三个字是认得的,“五文”“十文”这样的面额也是认得的。

但问题是——不发铜钱给他们,他们就拿这东西用吗?

贾放伸手捏了捏鼻梁,说:“我是没办法才这么做的——你们也看得到,桃源寨的问题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合适大家花用的钱。”

他说着拿出一锭白银,“噔”的一声,扔在桌上,道:“我确实是可以发这个给你们,但这是你们整个稽查队的津贴。你们要是能分成十几个人的份,我就让你们自己想办法去。”

一锭白银扔在桌上,旁边是一叠花花的纸。

“说吧,要哪个?”

王二郎和赵五光忍不住对视一眼,很显然两人都是拿不定主意。

正当他们犹豫的时候,忽然听见背后地板上躺着的张友士高声念诵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二郎登时想:这张先生原本看起来也是个落魄的读书人,远道而来这桃源寨之后,听贾三爷的话,现在就得意了、出息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了。这不是意味着,跟着贾三爷没错的呢?

这念头刚刚一转,王二郎马上就反应过来,马上开口:“流通券!”

他这笔“稽查津贴”,也是贾放赐予的,现在贾放给他什么,他都该乖乖收下呀!

就在王二郎开口的同时,赵五光也几乎同时开口,与王二郎异口同声地说:“流通券!”

两人难得这么“一致”了一回,相互看看,彼此都明白各自的心思,这才各自转脸,看着贾放。

“非常好!”贾放把那一叠流通券往两人面前一推。“这里是两吊钱的流通券,刚好是你们整个队这几天的津贴。跟着你们那几个小的,你们替我解释。”

王二郎和赵五光登时有点儿傻眼。他俩是拼着这点“津贴”不要,也要讨好一下贾放。可现在,跟着他们一起的几个小的,也要他俩来说服?

两人又对看了一眼。

贾放微笑着说:“相信你们有办法把这事儿解释清楚。不过呢,万一没成,你们也可以回来找我,我还是可以帮你们把这些流通券换成白银。只是这一整锭的白银该怎么分,你们就要自己想办法了。”

王二郎“咦”了一声,问:“贾三爷,这流通券……真的能换银子吗?”

贾放点点头:“能!”

他一转身,从身后提出一只匣子,打开,给他们看匣子里白花花的银两。

“你们帮我把这话散出去,我贾放,在这桃源村,放了多少的流通券,就存了多少的白银。你们但凡要将这流通券兑换成钱,换铜钱我是没办法的,但白银有的是,凑够一千文的券,我就给你一两银,童叟无欺。”

王二郎和赵五光登时都站了起来,一起冲贾放拱手:“贾三爷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事,包在我们哥儿俩身上。”

“对了,《蒙学算术》快学完了吗?你们这么些人,这么些券该怎么分,有数吗?要不要当着我的面分一遍?若有找不开的我再去给你换点儿?”末了贾放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