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2页)

这……

有些人暗暗地心动与这种超然物外的安全感,但更多的人却想得更多。

依着皇帝的意思,以后的司法台俨然一个小朝廷,不受外部的干扰。如此一来,固然会让司法台的长官获得一种与世绝伦的优越感,但更重要的是——与更大的朝廷相比,司法台的体量终究是略小了一些,能够提供的高品级职位也相对较少。

司法台内,可能三品以上的位置只有那么几个,名额有限,又不能离开另寻出路,竞争颇为激烈呀……

面对将要出现的激烈竞争,有心于此的官员都跃跃欲试,争取能在皇帝口中的“设立初期”就在司法台谋一个高级职位。

如果能一步到位成为“台长”,那就再好不过了。

直属皇帝的司法台,掌管全国刑狱的司法台,“台长”的品阶一定不会低于御史大夫。

而在司法台设立初期,这个“台长”的职务,一定是会实授的!

御史台名义上的长官理应是御史大夫,但出于种种原因,御史大夫一职在本朝基本不实授,事实上的台长是御史中丞。而御史中丞一职也经常不实授,真正掌管御史台的往往是“侍御史知杂事”。

也就是说,在御史台,做官做到头,很可能就只是一个知杂事。

御史台的长官不实授,是这个机构数百年历史沿革之下形成的一种政治上的默契。

在一个新机构的创设初期,这份默契是不存在的。

一个职位不可能设置出来就为了空置,“长官不实授”的默契最快也要三四任之后才能形成。

而为了匹配这个新设立的“司法台”执掌天下刑狱的职能,这个长官的品阶,很可能就是二品往上了。

二品官,还是真正有实权有职能,不是看起来好看的荣誉性职务。

绝大多数官员一辈子都达不到这个高度了!

皇帝设置这个司法台,等同于凭空创造出了一个实权二品的名额。

理清了这个思路之后,官员们的目光都变得火热,尤其是离拜相只差一线的那些官员,恨不得削尖了脑袋钻进这个新机构去抢这个二品的名额。

司法台官员不得在外部有兼职,这一道限制就挡住了已经有相位在身的几位了。

好好的宰相、副相当着,没必要转去僧多粥少的司法台捞那个二品。

也不知道这个二品最后会花落谁家啊……

未曾拜相的三四品官员们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却见皇帝笑了一声,状似随意地问了殿中的一个臣子:“包卿家,可有意来司法台当这第一任台长?”

什么?

包卿家?

皇帝居然钦点了一位台长……

哦,是那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御史……

众官员有的愤愤不平,有的心情微妙,想着你一不如我当官早,二不如我科举时的名次高,三也不如我人望多、官声好,为什么皇帝居然钦点了你?

包拯沉声道:“臣,谨遵圣命。”

……

朝会结束了,包拯坐着轿子回到了家里。

端午之前的那段混乱的日子已经结束,展昭从禁军大营回来了,正在院子里看着李元琅指挥工人砌砖补墙。

他咬牙道:“个小泼皮,这才几天,连墙都炸了!”

李元琅反过来安慰他:“没什么,他哥哥补的银钱颇多,砌完这堵墙,还能剩下好些补贴家用。先给大人做几双鞋,再给你这把剑重新打一副鞘。”

她知道展昭有多宝贝自己那把巨阙宝剑,连剑鞘都是鲨鱼皮制成的,每天精心保养。跟了包拯之后,风里来雨里去,面对的危险越来越多,手头也越来越紧,鲨鱼皮的剑鞘都磨损了不少。

展昭面色微微放晴,又恨恨地道:“别让我再看见他!”

见包拯回来了,展、李二人都围上去,问道:“如何了?官家如何处置?”

包拯道:“首犯已死,戮尸有违道义,拉到城外随便哪个荒郊野岭扔了了事。那小吏的上官治下不严,已免职。官家新设立了个司法台,掌管天下刑狱,以我为台长,台下还设了审判院、检察院等等,这些现在都还没定下来,犹待商榷。”

“不过有件事情已经定了。”

他对展昭说:“官家要加封你为四品护卫,专门保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