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2页)

赵受益转着手里的杯子:“朕打算,将其稍微改造,用在军营里。”

公孙策捧场道:“官家圣明,此物若用来武装新军,真是如虎添翼,必将为我大宋打造出一支常胜之军。”

他还是没想明白皇帝到底来找他干什么。军营相关的问题应该去找狄青,对了,如果要用猛火雷武装新军的话,一定要加以改造,不可能是现在这个形态了。

两军对垒的战场上,不可能让士兵人手一个猛火雷往对面扔。

甚至如今大如鸡子、能炸塌一堵墙的猛火雷,放在战场上,威力也有些不足。如果想用它来攻城略地、打击敌军的话,至少要比现在的模样大出至少十倍。

那么大的猛火雷,一定不可能用人力来扔。那么就要用到机械。机械相关的话,应该去找夏玉奇……

公孙策若有所悟。

果然,皇帝问他:“公孙先生之前似乎与夏老前辈合作得挺好。”

夏玉奇造铁船的时候,曾经和公孙策共事过一段时间。他们两个一个机械师一个数学家,互帮互助,彼此之间配合得挺默契。

公孙策道:“多赖夏老前辈提携。”

赵受益笑道:“有没有兴趣再去合作一次?”

所谓将猛火雷放在投石机里扔出去不过就是一个最粗浅的设想罢了,想要将这个设想实现,那可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中最要紧的,就是“抛出去的炮弹到底会落在哪里”的问题。

炮弹不比石头。从前的投石机根本就不必去费心计算石头会落在哪里,反正大体落在敌军范围内就可以了,落远落近都无所谓。但是炮弹会爆炸,如果砸中的地点与预先设想的不符,威力大打折扣还是一方面,万一落得离己方近了,爆炸的余波可是会伤人的。

所以“炮弹轨迹”也就是抛物线问题必须得解决了。

他看向自己手下唯一一位点了数学天赋的能人。

就决定是你了!公孙先生!

公孙策谨慎地道:“学生不过一介落第秀才,凡有差遣,莫敢不从。”

赵受益点头:“如此甚好。先生于算学一途登峰造极,若能得先生助力,此事自当事半功倍。”

他道不是为了给公孙策戴高帽,而是事实就是如此。虽然晏殊对算学并不如何看重,但也认可公孙策在算学方面的才华,赵受益还听晏殊提起过,公孙策是个徒手画星轨的猛人,连草稿都不用打的那种。

如此可怖的数学天赋,不来算抛物线可惜了。

抛物线不止能应用在炮弹轨迹上,还是几何学、光学、函数的基础知识。

搞不好他还能在造火炮之余打下现代学科的基础呢……

公孙策迟疑道:“只是学生现在正在辅助包大人,如果贸然离去,包大人又该怎么办呢?”

他是包拯的账房兼智囊,包拯没有了他,如断一臂。

赵受益搓了搓手指,心里也很纠结。

这道是个问题,还是个不好解决的问题。他还指望着靠包拯去反腐,结果把人家左右手给抢了,一是不地道,二是恐怕影响人家发挥。

可是不派个数学家去跟夏玉奇一起造火炮,他是真的不放心。

夏玉奇虽然精通机关术数,但到底不是数学家,计算个零件尺寸的能力是有的,从现象中总结规律、提取公理、验算公式的能力是万万没有的。

最终,他道:“等端午过后,先生就去找夏老前辈吧。那边非先生不可,包大人这边……”

他喃喃道:“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人顶替的。”

公孙策垂头道:“遵命。”

赵受益放下茶杯:“听说咱们那位白少侠的兄长进京了?”

公孙策道:“是,如今正在府中做客。”

赵受益笑道:“这位白老板在扬州可是做过不少的事情,弄得朕亦想见他一见。刚巧他就在府上,不如请出来认识认识?”

公孙策起身道:“这却不难,学生这就将他请来。”

赵受益刚想说请个仆人去就成了,四下一望,一个仆人也没看见。

不知是包拯府上根本就没这么多仆人,还是被遣开了,不叫他们窥伺圣颜。

公孙策走在去往客房的路上,心中百味陈杂,遗憾有之,不舍有之,兴奋有之,期待有之……

他走到客房门,叩了叩门:“白兄,赵先生想要见一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