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有人说你轻功胜我十倍……(第2/2页)

公孙策说话文邹邹的,连瞎子也听得出他是个读书人。

李妃坦白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公孙策就给包拯献计,回京之后,应该先见范仲淹,再通过范仲淹连通狄王妃,请狄王妃出面作证,才能将李妃的身份坐实。

李妃在一旁听了之后,也觉得此计甚妙,忙问公孙策是谁。

公孙策于是就说,我是个落第的读书人——展昭觉得,这话不如改成“我是个怎么考都考不中的穷秀才”——现在包御史身边打个下手,混碗饭吃。

这话虽然说得谦逊,但谁都知道这是故作谦虚。

稍微懂点事的人,就应该顺着他的话往下吹捧两句,什么公孙先生大才啊我看先生下回一定高中啊包大人得公孙先生真是三生有幸啊什么什么的,这段时间展昭耳朵都磨出茧子了。

结果李妃听说公孙策没中过进士,轻轻点了点头,也没回什么话。

然后从此,就将公孙策当作透明人了一般。

公孙策是包拯的智囊,帮助李妃回宫之事要倚仗他的计策,他需要时不时地和李妃交流,确保他们的计策万无一失。

结果李妃将公孙策当作透明人,公孙策说什么她都点点头,“准了。”

需要和公孙策说话的时候,哪怕明知道公孙策就站在她的面前,她也要叫人转述。

比如,“告诉那个师爷,本宫的金丸是御造的,全天下都不可能有人仿得出来。”

一次两次的,公孙策还能忍得下去,展昭也还能当成个笑话来看。

他其实对公孙策有一点点敌意,因为公孙策是后来的。公孙策来之前,包拯只有他一个朝夕相处的朋友,什么事情都和他商议。公孙策来了之后,就成了包拯的智囊,包拯什么事情都和公孙策商量。

展昭明白,公孙策在智计方面比自己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包拯确实需要公孙策作为智囊。

他也在竭尽全力地接受公孙策,也和公孙策发展出了一段友谊。但是看着公孙策吃瘪,还是能够给他带来快乐的。

可是渐渐的,他看不下去了。

李妃不该这样对公孙策。

虽然她是太后,公孙策连进士都没考上,但他也不该这样被对待。

就连皇帝都没这么大的谱,这个太后怎么这样!

皇帝都和公孙策相谈甚欢,称他为公孙先生。

太后凭什么这么对他!

公孙策也忍不下去了。

他也想,我自己虽是个落第的秀才,可连皇帝都欣赏我的才华。你不过是个身份未明的太后而已,凭什么这样对我呢?

若是在认识包拯之前,一国太后这样对待他,他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毕竟人家是太后,肯看你一眼就是给你面子了。

可现在,连皇帝都能礼贤下士,认识到他们这些江湖人士、落第秀才的才能,太后再给他摆出这样一副面孔,他就无法接受了。

说白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于是回了汴梁之后,公孙策就给包拯写下了接下来该如何行事的指南,将每一步都考虑到了。自己背着个包袱,回清北大学探望恩师去也。

什么时候太后这事儿解决了,什么时候再回来。

叫包拯如果有什么突发事件的话,还去清北大学校长室找他。晏殊肯定不会放过他这个壮劳力,说不得还要让他算账。

李妃把公孙策气走了,展昭本该幸灾乐祸的,可他自己也快要受不了李妃了。

真想和公孙一样一走了之,等把你打发走了再回来呀。

展昭心想。

可惜他不能走。

公孙策想走就走了,因为他是智囊,给包拯留几条锦囊妙计就成。实在有急事,包拯还可以去清北大学找他。但他是护卫,护卫如果走了,还怎么保护大人呢?

展昭轻叹一声。

官家啊,你可快把你娘带走吧。

其实李妃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只是展昭总忍不住拿她和皇帝对比。

为什么太后不能像皇帝一样没有架子呢?

为什么太后不能像皇帝一样稍稍尊重他们一点呢?

范仲淹的车停在了府外,车上下来三个人,为首的是范仲淹,后边跟着一老一少,正是夏玉奇和白玉堂二人。

展昭道:“夫人,老夫人,走吧,范相到了。”

李氏对李妃道:“姑母,走吧。”

李妃伸出一只手,李氏将她扶起来,一起走向正堂。

到了正堂,范仲淹和夏玉奇正和包拯坐在一起,等着李妃将金丸拿来。

展昭蹲在屋顶,正奇怪白玉堂去哪了,忽然背后被人拍了一下。

他猛地回头,只见白玉堂笑嘻嘻地:“南侠,有人说你轻功胜我十倍,怎么样,今天咱们来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