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刀山火海,天涯海角,也……(第2/4页)

不多时一个矮胖男人从船舱里出来:“是谁要替他们付船钱啊?”

刘恩拱手一礼:“我家主人欲到扬州买茶,却见茶农在倾倒茶叶。若茶农将茶叶都毁尽了,我家主人又该向何人买茶呢?这半个月的船钱,我们替茶农付了,请船主跟我到船上取钱。”

有人愿意付钱,船主当然乐意,遣了一个伙计随刘恩上船取钱。

刘恩是凭借轻功飞上船的,那伙计不愿意被刘恩带着飞过去,就吊下一艘小船,自己拿着桨划了过去。

赵受益已经隔空听见了刘恩的喊话。

他对于刘恩是无条件信任的,知道刘恩一定有自己的道理,早就叫人取出钱来等着。

两千贯钱堆在一起得有一万多斤,谁也不可能带这么多的铜钱在身上。

狄娘娘只给他们带了二十贯铜钱,是拆散了打赏人用的,真正的大头还是几百两黄金和两箱银铤子。

那伙计拿了一百多两黄金后,欢天喜地地回去了。

赵受益将其他护卫打发了出去,招手让刘恩凑近:“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恩低声道:“包拯让茶商每买一斤好茶就得搭配着买两斤次茶,茶商不愿买茶,茶农的茶卖不出去,堆在船上一天就得多付一天的船钱,不得以,这才要毁茶。属下已经安抚好了茶农,叫他们不要毁茶,一切等陛下见到包拯之后再说。”

赵受益皱眉:“怎么会是这样?”

好茶次茶,都是茶农手里的货。往年官府收购之时,不分好坏照单全收,再转手卖给茶商,其实也是如同现在这样,好茶多的是人愿意买,粗晚黄茶卖不出去,只能砸在官府手里,堆个三四年沤烂了,直接一把火烧掉。

茶政改革要尽除宿弊,提高茶政收入,这当然也是宿弊之一。

贴射法一实行,官府不再收茶,茶农茶商自由交易。茶商当然不愿意买次茶,这些茶卖不出去,只能由茶农自己承担这部分损失。

包拯的这个办法,要茶商在购买好茶的时候也得按比例购买次茶,看上去倒像是个好主意,让茶农减少了损失。

但想也知道,茶商肯定不能愿意。

茶商不愿意搭配着买次茶,官府就得拿出个主意来,或威逼,或利诱,叫他们不得不买。

哪有放任茶商联合起来抵制官府政.策导致茶农无奈倾茶的呢?

就算是包拯真的无能为力,驯服不了这帮茶商,看见码头这边闹成这个样子,怎么也不来管一管?

如果今天他不来扬州的话,难道这些茶农就只有将一整年的心血倾倒进大运河里,一无所有地回到家中吗?

包拯呢?他这个知江南茶政是怎么知的?

想到那张“文曲危矣”的纸条,赵受益的眉头皱紧了。

他抬头对刘恩说:“马上进城,去榷货务衙门找包拯。”

刘恩点头,安排船只靠岸,叫人先下船去雇车马来。

雇车马的人很快就回来了:“总管,外面有个客商想要求见主人。”

刘恩道:“我们在扬州并没有相识,此人一定是见了刚才的情形才找上我们的。”

赵受益道:“我来见他。”

反正他们在扬州人生地不熟,有个当地人来当免费向导焉能不笑纳呢?

“不过,这艘船我是待够了,”赵受益摆手:“告诉他,若是真心求见,先给我们备上三辆车,十六匹马,在扬州城最好的酒楼安排一间雅阁,我才肯见他。”

那人领命而去,一炷香后,三辆双马并驾的大车和十六匹高头大马已经到了港口。

刘恩扶着赵受益下船,坐上了打头的马车,随身的行李装进剩下的两辆车里,护卫们骑上马,浩浩荡荡地开向扬州城最繁华的酒楼。

扬州城最好的酒楼有十几家,这一家是离瓜洲渡口最近的,名字起得雅俗共赏——会仙楼。

车马停在会仙楼前,早就候在门前的门童迎了上来:“几位就是蒋爷的贵客了吧,快请上楼来,蒋爷在楼上恭候诸位多时了。”

赵受益目不斜视,并不搭他的话,刘恩笑道:“劳烦小哥了,还请小哥带路。”

从袖子里摸出一小串铜钱,递给门童。

门童眉花眼笑:“楼上请,楼上请!”

会仙楼共有三层,最大的包间就在第三层楼上,凭窗远眺,整个瓜洲渡口尽收眼底。

赵受益拾阶上楼,刚转过第三层的转角,就见一个人迎了上来:“冒昧相邀,蒋平在此谢罪了。”

赵受益将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见他身材精瘦,目光炯炯,两撇小胡须倍显精神,不由得笑了:“不必多礼。”

果然,狸猫换太子都是既成事实了,包拯和他的江湖朋友们也都该陆续出场了。

翻江鼠蒋平,久仰大名了。

蒋平将他引进雅间,吩咐小二将早就准备好的饭菜呈上,再叫他们无事不许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