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第2/3页)

对着裴霄仇恨入骨的眼睛,裴原直起腰,笑着道:“原来是三殿下,刚刚没认出来,还以为是闯关的贼人,这才下了错令,不小心诛杀了殿下的亲卫,实在不好意思。现在误会解开了,魏濛,送三殿下回去吧。”

魏濛领命应是,招呼人将破口大骂的裴霄拽起来,强行扶到已经准备好的马车上,自己也上车,一路往南去了。

看着远处车影消失,裴原的笑也落了下去。

他环视了圈裴霄死去的亲卫,淡声道:“找个好地方,都埋了吧。”

……

怕裴霄再生事端,魏濛陪裴霄走了小半个月,一路将他送回了巴蜀军的驻地,才笑嘻嘻地道别。

裴霄已经要失去了愤怒的情绪。

魏濛的厚脸皮与裴原如出一辙,或许他们就是近墨者黑,裴霄一路上也反抗过,咒骂过,魏濛大多都只是笑眯眯地劝慰他,但这魏濛就像个不可预测的爆竹筒子,前一刻和你笑着,后一刻不耐烦了,便会骂人。

裴霄自嘲地想着,这人如同裴霄一样,没有规矩,目无王法尊长。如果不是他皇子的身份阻拦,如果不是周帝千叮咛万嘱咐要留他性命,魏濛会真的当即砍下他的头。

他如同个囚隶一样被送回了中军帐中。

身边亲卫死伤殆尽,巴蜀军原是由裴澈统帅,到处都是裴澈的亲信,待他大多冷眼。裴霄在这里如同海上的孤舟,孤立无援。

夜深人静时候,裴霄冷面坐在帐中喝酒,心中思绪翻涌之时,忽听见门帘响动。

抬眼看,一个高大的蓝眼男子走进来,嬉笑着唤他:“汉人的三王子,你还好吗?”

“淳于栾?”裴霄眯眼道,“你不好好在你的王庭待着,不远千里跑来我这里做什么?”

“自然是来解救你的。”淳于栾自然地在他对面坐下,举杯饮下酒,笑道,“事到如今,你还不想与我合作吗?”

……

裴原他们之后的路走得不紧不慢,到达丰县时已经是十日后了。

燕北一共九郡,其中以三个重镇最为紧要,分别是皋山镇,丰县,和代县。皋山镇位于最中间,丰县和代县分居两翼,如同三角,这样分布的好处是,无论哪一个城镇受到攻击,另外两城都可迅速派兵支援。而其余六镇如果受到袭扰,这三县也可迅速增援。

邱明山一直以来都于皋山镇屯兵,而裴原封地的都城在丰县,两城相距不远,快马三个时辰就能到。

裴原抵达丰县后,第一时间给邱明山去了信,想要约他见面。但是如此简单的见面,一直到一个月后都没能成行。

最开始时,邱明山是不在皋山镇,去往边界巡视,裴原等了他三日,好不容易盼他回来,又出现了小股匈奴袭扰抢夺牧民粮草的事。这样的小事,拍一个裨将出去就能解决了,但邱明山非要亲自前往,如此一来,裴原又等了他五日。

等邱明山终于回来了,裴原也不等他的回帖,立刻就要启程前往皋山镇,可刚进衙署,又得到他身边副官的消息。说京城那边下了急令,要邱明山亲自去与老单于会盟,如今南边战事吃紧,如果北方再起战火,军需怕是跟不上,所以最好不要再动兵,要和谐地解决。裴原又等了他十日。

十日后,到了换防的时候。

按周朝律令来讲,同一个兵团在一个地方驻扎,不能超过三年,为的是防止军中的首领与地方的长官关系过于密切,从而生出歹心,对百姓,对朝廷,都不利,所以兵团会经常调换驻地。以及,内地的士兵从来都是养尊处优,基本没有见过真正的敌人,每过三年会调防一批内地的士兵到边军,磨炼本领。

换防是个冗杂而漫长的过程,裴原自然没有精力再去思考邱明山的事,等到一切事毕,又过了近一个月。

邱明山在此期间给他回过几次信,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但没有像以前一样,热切地邀请他前去小聚。裴原终于明白过来,邱明山这是在刻意躲他!

裴原不再等了,他准备亲自前往皋山镇,不管他是在巡防,还是在会盟,都非见他不可!

一大早起来,宝宁照顾他梳洗穿戴好。裴原怕耽搁了时间再生变故,早饭都没吃,宝宁只好给他带了几个油饼馒头,和圆子一起送他出门。

等着陈珈牵马过来的时候,裴原冲宝宁道:“我以前从来不知道,见他一面那么难,好像中了邪似的。这次可千万别再出什么岔子了。”

宝宁双掌合十在胸前,小声道:“老天保佑你。”

陈珈将赛风牵过来,裴原松了口气,挥别宝宁,正要上马,忽见到一个小吏跑来,行礼道:“殿下,代县新换的守将宿维来了,想要拜见您!”

这个宿维裴原早有耳闻,是左相董玉树的门下。董玉树与裴霄结党,一直明里暗里与他不对付,裴原听说宿维调防过来时心里就暗骂,现在听到他来拜访,脸色更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