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3/4页)

四爷哭笑不得“你想要什么封号”

“那我才疏学浅,也不知道什么好字儿呀。”宋琉璃讨好的用小手摩挲着四爷的下巴,“您快说嘛”

四爷揽着她凑上去亲了亲“明日你就知道了。”

“哎呀,您现在告诉我嘛。”宋琉璃好奇的很,干脆拿出自己的营业态度,在四爷脖颈旁蹭个不停。

四爷轻轻笑出声来“想知道,那就好好伺候朕,朕觉得,你下午还不够为所欲为。”

宋琉璃“”

说是叫她为所欲为,可实则她再也没有说话的机会,呜呜咽咽就被吞吃了个干净。

因为第二日要早起去给太皇太后请安,四爷也不舍得闹腾她太过,只来了两次便抱着已经睁不开眼的小狐狸睡了过去。

第二日大朝上,苏大总管激动的很,接过张廷玉递过来的圣旨,格外响亮的宣了旨。

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被册封为仁宪太皇太后,德妃乌雅氏被册封为仁寿皇太后。

而后是册封后宫的圣旨,四爷奉太皇太后懿旨,封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封宋琉璃为贵妃,封号为元。

这道旨意一出,文武百官尽都哗然,元字为何意朝臣们再清楚不过,这可是只有皇后能用的字眼。

要知道早在清时期,元字只能用于正室,元妃当时便是皇后的意思。

有些头

脑转得快的,已经想起清太宗曾经也把元字用在了别人身上,这叫众人不由得心思微妙至极。

“启禀皇上,贵妃封号是否有所不妥元字乃嫡妻所属,贵妃乃妾室,当不得此字,若贵妃极得万岁爷恩宠,宸之一字便也足够了。”看不过去的老御史率先站了出来。

当年即便是清太宗,也没有在关雎宫那位活着的时候册封她为元妃,不过是得了个宸字,那时便有人反对。要知道当年唐高宗想要封武皇后为宸妃,都被古无此号的理由制止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比起这元字,满朝文武还是更能接受宸字,毕竟咳咳,也不算是没有先例了。

宋逸之比任何人都震惊,震惊之中还有些许恍惚,几分激动,原来他闺女都受宠到这个地步了吗他也勉强算是皇亲国戚了,有点飘

四爷面无表情“后宫乃朕的家事,诸位爱卿连国事都不曾管好,如今要来管朕的家事”

不等那老御史继续长篇大论,四爷直接点名

“耿静志,朕问你,国库不丰,如今大清官员欠银几何,户部整理清楚了吗”

“富察马齐,西北动乱不止,西藏也频频出现冲突,兵部打算什么时候给朕上折子”

“陈廷敬,科考在即,听说有人在江南买卖考题,吏部一点动静都没听到朕要你们干什么吃的”

“李光地,江西浙江等地灾民频频与官府发生冲突,抢夺官粮,身为大学士,你身兼刑部尚书,刑部是等着朕亲自处理”

一个个点名下来,地上跪了一片,众人说不出的恍惚,不是正说贵妃的事儿吗怎么突然就开始点名批评了

好在老御史还没有被忽悠瘸了,他颤巍巍膝行上前“万岁爷明察,封贵妃为元贵妃,实是不合祖宗规矩,还请万岁爷三思”

四爷冷哼一声,站起身走下来冷冷站在老御史跟前,居高临下看着他“穆丹,朕问你,你身在满洲镶白旗,京城府尹来报,镶白旗下旗人多打砸抢伤百姓,去岁因元宵节冲突镶白旗阿里哈氏幼子致使汉人老百姓三死五伤,老百姓告状无门,那时候你在哪里”

穆丹颤巍巍的幅度更大了些,一

时间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他是御史,不是言官,没有那些老学究的血气,自然也是要为旗族做打算的。

“汤务氏旗人停妻另娶,占了妻子嫁妆,害正妻上吊自尽,闹得两百旗都人尽皆知,你能不能告诉朕,最后是如何处理的”

穆丹抖得更厉害了,他跪伏在地上“万岁爷恕罪,老臣老臣有愧于太上皇信任”

“行了,朕不想听这个。”四爷慢条斯理坐回龙椅上,深邃的眸子冷冷扫过一干跪在地上的大臣,“朕入宫这些日子,每日里安寝不超过三个时辰,用膳都是抢着时间,你们还有心思盯着朕的后宫,看来还是朕对你们太仁慈了。太上皇心善,念及在场的文武百官大都为大清付出了许多,不忍心说得太清明。如今朕继位,不如就把话说得明白些,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各位爱卿若还是抱着旧心思,朕这火不止三把,你们若是不怕,且等着便是。”

所有人心里都是一个哆嗦,如今这位万岁爷和太上皇的风格可不一样,这才几日的功夫,他们都已经很有感触。

“在朝为官,求的不过是能为大清社稷做贡献,蒙荫祖先,惠及家人,你们自个儿心里都掂量清楚。朕之所以还叫你们站在这儿,不是因为大清非你们不可,不过是念着你们过去的功劳,愿意给你们机会。”四爷垂着眸子看着底下的人,“如今国库不封,老百姓们日子不好过,等着你们劳心劳力的地方数不胜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朕来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