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国际领土上的会议(第2/3页)

第二天上午,冬日暖阳缓缓升起,照耀在纽约的每一幢大厦上。

纽约曼哈顿区东侧,四十二街和第一大道交叉处,一幢大楼前悬挂着一百九十三面国旗,主旗杆上则是蓝底白色的联合国旗帜,这幢大楼就是联合国秘书处大楼,连接着一旁的联合国大厦。

这一片占地大约十八英亩的领土虽然在米国境内,但却不属于米国,这片地届被称之为“国际领土”,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总部。

在这一片国际领土上,不征得联合国秘书长同意,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或地方政府无论是行政官员、司法官员,还是军官或警官,都不得进入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总部内,联合国拥有属于自己的消防部队和安全部队,还有属于自己的邮局,就连联合国总部所需的水、电等其他公共设施和服务都是按商业价格向纽约市政府购买。

平日里,如果没有会议举办,联合国大厦的一部分区域会开放接待游客,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联合国总部号称“世界人民之家”,各个成员国都愿意把这个“世界人民之家”布置得漂亮得体,同时也想借国际舞台展示各自国家的文化、艺术和理念。

各个国家把精心挑选的礼物送到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大厦里里外外布置着来自世界各国的礼物,犹如一个巨大的博物馆,令前来参观的人们流连忘返。

大会堂外的花园中,硕大的手枪雕像十分醒目,枪管被打成一个结,丧失了发射子弹的功能,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看到它的人都会领悟到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意愿,那就是和平。

《打结的手枪》是卢森堡在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之后便一直矗立在总部花园内,象征着联合国的宗旨之一,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北花园里的另外一尊雕塑与《打结的手枪》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魁梧的男子高举铁锤,正在把一柄锋利的长剑锻造成耕地用的犁,这“化剑为犁”的主题同样反映出制止战争、促进发展的强烈愿望。

这是前苏联在1957年送给联合国的礼物,是著名雕塑大师乌切吉奇的名作之一。

将毁灭的武器改变为创造的工具,多么美好的愿景。

联合国总部里最多的还是反映各国文化、历史的礼品。

这里面当然少不了天朝赠送的礼品,会议大楼二层,代表休息厅的墙上高悬着在1974年赠送给联合国的《长城》壁毯。

壁毯长十米,宽五米,面积五十平方米,由十五名织毯大师以二百四十八种色纱织成,充分展现出居庸关长城的恢宏雄姿。

联合国总部北草坪上,矗立着一只青铜大鼎,这是1995年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内铸有铭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

整个宝鼎高两米六,口径一米五,重达一千五百公斤,整体造型古朴,工艺精湛。

每一份礼物,都代表着赠与国的一份祝愿,这座鼎也不例外。

世纪宝鼎寓意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它表达了天朝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纪的希冀,这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对于普通人来说,今天并没有什么特殊,但是对于吴前、库烈塔、奥尔·罕文,还有在索兰投资的投资者和索兰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

因为一场关系到索兰未来的会议,将在秘书处大楼召开,秘书处大楼里是联合国总部的会议厅大楼,三十九层的板式建筑内有各种规格的会议室,联合国成员国代表的表决会议都在此举行。

因为有会议召开,联合国大楼当然不会对公众开放,十分安静的花园前方,吴前身边只跟着罗沙琳德和库克斯,他静静的看着不远处那把“打结的手枪”雕像。

“正是因为难以实现,人们才对此充满了向往,如果本就如此,那还有谁会念念不忘?”

所有提倡的,都是欠缺的!

远处,时不时有车辆驶来,一位位代表走下车,走进秘书处大楼。

举办这场特殊会议的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会议厅,并没有启用联合国大厦大会堂。

大会堂是联合国大厦里最大的房间,座位能容纳近两千人,只有召开最高级别会议的时候,才会启用大会堂。

奥尔·罕文自然也抵达了纽约,这会功夫,他正在举办特殊会议厅旁的准备室中休息。

今天的他穿得极其正式,着装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专人为其打理,为了这一天,他早上起床还特别洗了个澡,让自己看上去精神焕发。

身为重要主角,奥尔·罕文要做的事情不少,他需要在会议上向各个国家代表展示索兰的诸多信息,让全世界人民认识这个陌生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