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第一个任务(第3/4页)

熊雅莉不疑有他,吴前给两人讲起沙漠之中的一些趣事,可能是因为吴前语言能力匮乏,无法将那些美景形象的表述出来,熊雅莉和骆夏欣根本体会不到那种震撼。

回到别墅,吴前挑选了几首节奏欢快的曲子播放,借着酒意和积压了十多天的精气神,制造了两场大范围降雨,之后才回到自己房间去。

在魔都逛街时候买的床品早就到了,躺倒柔软的床上,吴前感觉满满的幸福,如果没有十多天沙漠之旅的调节,这样的床品躺久了,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可当有了沙漠睡帐篷的比较之后,方能知道现在的床是多么的舒服。

“可惜啊,在这里没办法看到璀璨星海,困了,睡觉。”

翌日早餐的时候,吴前问道:“雅莉、欣欣,最近这段时间对公益组织的运作了解得怎么样啦?”

熊雅莉和骆夏欣在吴前离开的十多天里基本就在了解学习,听到吴前的问题,熊雅莉放下勺子,想了想道:“我和欣欣了解了很多NGO(非ZF)和NPO(非盈利)或成功或失败的例子,从中总结出一些关键问题。吴胖胖你想做NPO,也就是非盈利目的的公益组织,我觉得无论如何首先就是要明确定位。

定位错误是很多NGO和NPO失败的关键,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有些地区需要解决问题很多,教育、医疗、文化保护、环境。想要都涵盖是很困难的,能专精一到两个领域已经不容易了。对一个问题复杂的地区而言,往往需要几个不同领域的公益组织进行服务,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话题一说开了就收不住,吴前也没有打断,认真的听着,熊雅莉说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遗漏,骆夏欣就会补充上。

“不错呀,文艺委员学习能力可以呀!欣欣,你也挺好。”听完后,吴前惊讶的夸赞道。

吴前自己对这方面的了解非常有限,他不过是想看看熊雅莉和骆夏欣这段时间学得如何,没想到两人还真是花了功夫,实践的同时,理论与没落下。熊雅莉说了五六点,骆夏欣最后还补充了几个小问题。

从一家公益组织的成立到运营,所有方面两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缺乏的就是一个自己把控的实践机会。

吴前把最后一个小包子扔进嘴里,道:“过几天我跟姚昕璐说一声,在公司里开一个独立部门,名字就叫‘快乐之源公益行’,交给你们俩打理,O不OK呀?”

熊雅莉和骆夏欣原本对公益事业谈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最初时候是因为吴前想修葺人生新起点孤儿院,她们出于帮助吴前的想法才去做的。

可当完工以后,看到孤儿院中孩子们的笑脸,熊雅莉和骆夏欣朦胧的懂得了给予的快乐。后来,两人从一次次的义工活动之中找到了那份快乐和满足,逐渐的喜欢上了这项事业。

“那,吴大老板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呢,说说呀,我们一定好好执行。”熊雅莉笑道。

当熊雅莉问起这个,吴前脑海中自然而然的浮现出了两道身影,在刚进入沙漠时候碰到的植树师傅老张老杨,为了在给荒漠地区带去一片绿意,奉献了近乎一生的两位植树人。

吴前笑道:“具体的要求谈不上,我相信你们俩一定会全力以赴。我来给你们第一个任务吧,在荒漠地区种植500万株沙柳,防沙固沙。

当然,我不是说一定要向环境保护这个领域发展,这只是我现在想做的一件事。给你们两个电话号码,是两位资深的沙漠植树人。如果有什么技术上问题可以向这两位咨询,后期也可以和这两位合作进行。”

一些所谓的专家可不见得比实实在在干了20年的植树人有经验,说罢,吴前将老张和老杨的电话号码发给了熊雅莉,接着开车去公司了。

500万株沙柳乍一听很多,其实不然,1株沙柳也就能照顾到3-4平米的土地范围,500万株至多也就是2000万平方米,20平方公里,对于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而言,万分之一不到,并不算多。

在沙漠植树并不是说越多越好,当然,把整片沙漠变成绿洲是有一定的好处,但同样会有弊端,会打破生态的平衡,吴前想做的和植树人老张老杨一样,只是想利用绿植来控制沙漠化的蔓延,仅此而已,很多事情过犹不及。

熊雅莉看着手机里吴前给她的电话号码,知道这件事恐怕在吴前心中有一段时间了,应该和吴前在沙漠之中的遭遇有关联。她和骆夏欣没有再去当义工,既然吴前已经说话,决定成立公益组织,并且已经给了她们第一个任务,那现在肯定是要为这件事忙活。

别墅中就有电脑等办公设备,两女当即开始着手查询资料,制定相关的实施规划。从树苗采购到种植维护,这是一条很长的线,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好的,其中牵扯到很多方面,各方面环环相扣,需要考虑的事情自然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