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和离(第2/4页)

五个孩子,刘继宗不下厨,一个灶,三个人轮流烧饭,买菜也是轮着来。

每次轮到江舒涵,她都会到集市买菜给孩子做各种好吃的。

另两个婆子不像江舒涵这么舍得。城里连口水都要钱。她们带的那点钱得要省着点花。

江舒涵也不跟她们计较,本来就十来天,安安心心考完就回家了。

两人见她这么大方,对她好感辈增。

虽然县试有五场,但是每场考试成绩隔数日揭晓一次,第一场没取中就不能参加第二场。

所以五个学生到最后仅有柱子和刘继宗的小孙子考到最后。石头在第四场就被淘汰了。

红峰县此次参加县试的学子一共五百多人,前四十名可以继续参加府试。

柱子考了三十七名,刘继宗的小孙子考了二十九名。

柱子得知自己名次比小伙伴低,失落得低下头,亏他还以为自己很用功呢,没想到连自己人都比不过。

江舒涵拍着他肩膀,“别担心。你现在已经很了不起了。四月还要参加府试,你再努力努力。”

柱子重重嗯了一声。

时间一眨眼到了三月底,府试在府城参加,江舒涵此次也要跟着一块去,便叫了刘木生在前面架车,她又带了些草莓,想着到府城,卖点。

这些草莓属于早熟,数量并不多,她也只是摘了一篮子。

担心路上磕碰弄坏了,江舒涵小心翼翼抱在怀里。

而柱子和刘继宗的小孙子一直靠在车厢里呼呼大睡。

这古代的官道坑坑洼洼,根本没法看书,两人昨晚熬了半宿,现在可不困么。

到了府城,刘木生找中人租院子。这次来得有点晚,租的院子位置有点偏。

江舒涵也没当回事,左右他们有牛车,到时候赶早,不会迟到。

刘木生帮孩子们整理床铺,到前街买了些吃食,让大家先填饱肚子。江舒涵趁着天还没黑,特地到府城最繁华的街道卖她的草莓。

草莓价高,普通人买不起,她也没有秤,所以她跨着篮子,也不吆喝。直到看到有轿子,才上前寻问,“这位客官可要草莓?新鲜又大的草莓?”

有那赶路的,撵她离开。

而那不着急赶路的,听到有卖草莓,就隔着轿子,吩咐随娇下人。

江舒涵这篮子一共有十斤草莓,又因为是大老远运过来,狮子大开口,要了二十两银子。

那下人听到要二十两,眼睛瞪得溜圆,不肯自作主张,就回去问主人。

这年头能坐轿子都是非富即贵,又因为草莓难得,对方很爽快就要了。

卖完草莓,江舒涵特地买了一只鸡和蔬菜回了院子。

她来前特地带了调味料,倒是不用另买。

这天下午,大家吃了顿饱饭。

刘继宗帮两个孩子梳理知识点,江舒涵在旁边陪着。

府试要考三场,分别考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

江舒涵倒是不担心帖经和杂文,前者考的是死记硬背,后者相当于议论文。但是策论就有些难了。柱子不过才十一岁的孩子,根本没机会接触政治时务.

江舒涵之前担心他写不出建设性的文章,还特地请高掌柜帮忙买了往年取中者的文章,让他诵读。

但是读是读了,但是能不能融会贯通,江舒涵还真没法保证。

她又担心题目很难,柱子连听都未听过,那可就白瞎了。

就在她患得患失中,柱子考完三场试。

江舒涵问过柱子,他考得怎么样。柱子也说不好。江舒涵心里就更悬着了。

几日后,成绩公布,江舒涵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挤到揭榜处看成绩。

柱子是以吊车尾的成绩被录取。让江舒涵诧异的是刘继宗的小孙子居然榜上无名。

江舒涵一问才知,原来策论出的是一道截搭题,他题目出处没有写对,接下来自然就没考好。反倒是柱子写对了。只是他自来不擅长写策论,所以之前不怎么确定。

哪成想题目出得这么偏,许多人连出处都不知道。

虽然只是个巧合,但江舒涵还是非常高兴。

五年半,柱子花了五年半时间考中童生。十一岁的童生绝对是个天才儿童了。

江舒涵忍不住揉了揉他的脑袋,一脸欣慰,“儿子,你果然是最棒的。”

刘木生得知侄子考中,崩不住,直接将柱子举起来,“太棒了!”

柱子原本崩着小脸,抿着嘴唇,拼命想要压抑内心的喜悦,但刘木生突然来这么一下,吓得惊呼起来,手下意识抱住刘木生的头。

两人笑闹一阵儿,刘木生才将柱子放下。

柱子小脸羞得通红,脸上全是汗,但任谁都看得出来,他很高兴。

江舒涵心愿达成,大手一挥请他们吃大餐。

这一晚他们吃得很满足。

哪怕刘继宗刚开始因为小孙子没中,心情有些低落,在吃到这么多好吃的菜,喝到那么好喝的酒时,也抛开了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