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夏与巴比伦(第3/3页)

华夏特工把女首领的陪葬品一一搬下来,除去正在京都医院库塞·哈基姆手上分不开的那件鎏金青铜器。

女首领骷髅不可以讲话,国际团和华夏正在一起整理研究文物。

在陪葬品中,类似青铜器人物像出土的不少。

它们的数目和翁棺陪葬墓群恰巧对的上,可能是一种黑巫术,这些人物像全都是有翅膀的,相貌各式各样,但基本上都深目高鼻、耳朵略尖。

这些人物像身上经过昨日一些,部分鎏金层脱落,露出采用特殊手法刻在里面的古文字,初步判定可能是上古的一种未知巫术。

同样是象形文字,它们比殷墟甲骨文简单。

跟山东潍坊至济南一带和关中、内蒙古赤峰等地区出土骨器上的8000多年前的‘东夷文字’作对比,有几十个重复的字,可能是同一个时间段断的。

华夏考古学家兴奋不已:“这是羽人的神像,应该是在夏朝阶段,甚至比历史记录夏朝更早些的上骨巫咒,在神农部落的结绳文之后?”

羽人,顾名思义,长有翅膀的人。

《山海经·海外南经》:“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淮南子·道应训》:“深目而玄鬓,泪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

华夏在商朝到先秦时期,关于羽人出土的文物和记录一向不少,他们很多高鼻深目,拥有异于中原部落的面部特征,和一定特殊能力。

后面朝代陆陆续续也有一些描写和证据,比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但是,在华夏,哪个记得住名字的重要神仙是羽人呢?这件事让民俗学家有些困惑,为什么会有一个在神话历史洪流中消失了的神族?

西方国家观点不同:“或许这是西方上帝派来的天使?他们来华夏进行交流,因此,华夏人才没有把他们列入华夏神话系。”

“不对,他们间有非常大的差距。”华夏方必须不赞同,有理有据摆出来。

“第一,高鼻深目不代表羽人族来自于欧洲,他们基本上是直发。第二,华夏的羽人传说没有任何他们的上司耶和华和他们来世界的职责问题。第三,这些出土的青铜器人物像上面的羽纹和文字充满着东方气息。”

然而

不可思议的事实出来了。

粘在医院的伊拉克特工库塞·哈基姆手上青铜器,身上的字不是东夷古字。

西方考古学家很熟悉,这是——苏美尔人于西元前三十一世纪左右所创楔形文字,和古巴比伦出土的人类史上第一部 成系统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处于同一时期。

紧接着,在眼前的非常多青铜羽人像中,找出了刚刚忽略的零星几个欧洲楔形文字的青铜器人像,数量很少。

只能说伊拉克特工运气真好,众所周知,古巴比伦在伊拉克境内。

至此,华夏和欧洲专家进行一场‘天使与羽人’的激烈辩论赛。

印度使臣艾瑞·班加罗尔出来和稀泥:“天使和羽人最大的相同点——出现的时间都在3000年左右,耶和华来源于《圣经》旧约中至高神,时间出现并没有很多人以为的早,他出现过后,当然天使这名词才有。”

英国詹姆斯·格林:“天使大量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壁画中,羽人在商朝周朝玉佩饰很多。”

那么问题来了:“古罗马古希腊以前呢?商朝周朝以前呢?”

“古巴比伦!”

“夏朝!”

同是在历史上消失的上古文化,夏朝至今为止影子都没有见到,可古巴比伦遗址已经非常非常明确了。

刚刚同时回答的两个专家互视一眼,异口同声道:“伊拉克!”

天使和羽人谜底只能前往伊拉克找寻了,顺便找出库塞·哈基姆和青铜器像的办法。

美国和英国对视了一眼,预感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