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第六章 山河一色(第3/5页)

当年高旸还在御史台北狱的时候,信王府的姬妾宋氏为了让自己的庶子取代高旸,妄图将我与高旸小时候的事告诉慧贵嫔。幸而启春及时发现,杖毙了宋氏一主二仆,这才避免横生枝节。也许她连当年在大长公主府的后花园,蔷薇架下私许终身的事都知道了。我笑道:“妹妹一直很好奇,姐姐究竟是如何发现宋氏的图谋?又是如何将她主仆杖毙的?”

启春一怔,随即面有难色,似乎极其不愿回忆这段往事:“妹妹不问,我险些忘记了。当时王妃病得厉害,宋氏来侍疾。我见她心不在焉的,水也洒了,药也拿错,便提醒了她两句。谁知她看着我的目光像是要吃了我一般。王妃告诉我,从前世子因为她对主母无礼,罚她下了马厩,还曾羞辱过她。想是她心怀怨恨,所以这般看我。”

高旸第一次接我出宫回家的时候,曾让宋氏伏地做我的肉凳,被我严词拒绝。“是曾羞辱过。”

启春道:“莫非妹妹知道此事?”

我叹道:“都是许久以前的荒唐事了。”

启春也不追问,续道:“虽然王妃意图息事宁人,我的心却隐隐不安。于是我派人潜入她的居所监视,这才发现她的图谋。她原本只是想让先帝痛恨世子,令世子死在御史台北狱,自己的儿子好取而代之。可是她这样愚蠢的人怎会明白,她的举动会毁掉信王府。先帝最戒备信王府,若知道世子与妹——”她停一停,仿佛在整理自己惊魂未定的思绪,“先帝如此喜爱妹妹,妹妹尚且两度入狱,身边的人被查问用刑。倘若知道妹妹与信王府有密切关联……我左思右想,只好借口她侍药不谨,将她杖毙,以绝后患。”

我叹道:“姐姐虽然自幼习武,却从未蓄意伤过谁。”

启春笑意苦涩,透着事过境迁的庆幸与后怕:“我本来想,告诫她一下也就罢了,只是当时王爷整日饮酒,王妃病着,世子又在狱中。我实在不敢冒险。”

启春不但救了高旸,也救了我。若宋氏的图谋得逞,漱玉斋的死伤又何止小钱和芳馨?我站起身,深深拜下:“玉机当时被禁足,困守漱玉斋,一筹莫展。若不是姐姐当机立断,玉机焉有今日?多谢姐姐救命之恩。”

启春扶起我,目中泪光隐隐:“好妹妹,你知道我的心就好。今日我说的话,都是真心的。我愿与妹妹共侍一夫。”

我叹道:“姐姐当年为着世子的三心二意,曾负气出走,又让世子写下休书。如今倒愿与别的女子共侍一夫,玉机不明白。”

启春微笑道:“若是别的女子,自然不行。可你是我的妹妹,那便无妨。”

我这才稍稍放下戒备之心:“多谢姐姐的厚爱。玉机……不愿嫁给世子。”

启春道:“这是为何?妹妹难道不知,世子如今还是惦念——”

我断然道:“姐姐!”启春愕然,只得闭口不言。我叹道:“姐姐,那是小时候的事了。玉机在宫中十一年,人事繁芜,早就不记得当年的事了。更要紧的是,我看重与姐姐多年的情义,不愿轻易葬送了。”

启春道:“我不是那等无知妒妇——”

启春说亲的口吻似乎有些急切,不似方才说起在西南之事时的爽朗豪气。我笑道:“姐姐若没有别的公子说给我,那此事便不必再议了。”

启春一怔,只得道:“也罢。往后的日子还长,妹妹慢慢想不迟。”

我正色道:“我知道姐姐并非试探我,我也不是一时装腔作势,日后半推半就。这件事不必多想。姐姐若再说此事,我只有下逐客令了。”

启春忙道:“罢罢罢,我不说了便是。好端端来看望妹妹,倒惹得妹妹不快。是我的不是。”

我叹道:“我明白姐姐的好意,不忍见我一世孤独。但我并不觉得孤独,日后也不一定非嫁人不可。姐姐就不必为我费心了。”

启春的脸上有败落的颓丧和尴尬:“这也好。好容易得了些自在,何必又嫁个人拘束自己。妹妹高兴便好。”

晚膳前,启春与安定回府去了,我亲自送出正门。不知何时落了几点小雨,青石街道上湿漉漉的,车马行人倒影参差,似在未知的那一世里行色匆匆。灯稀稀疏疏地亮了起来,在地上映出大团的青紫,幽冷而静谧。远处一道长长的浮云,透着暗昧不明的赤色。天色沉闷,心也是沉闷的。

还未回到正屋,绿萼便迫不及待道:“世子王妃当真是奇怪,好好一个女将,竟然也喜欢做媒人。还是给自己的夫君说媒。她明明知道世子一直喜欢姑娘,还想姑娘嫁给世子,真真莫名其妙。”

未等我回答,银杏便笑道:“奴婢却觉得世子王妃并没什么错。”

绿萼忍不住瞪了她一眼。我驻足笑道:“这话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