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第三十三章 行道迟迟(第4/5页)

我微笑道:“微臣见了,可说是稀世珍宝。”

皇帝笑道:“才送过来,就被华阳就看中了。小丫头的眼光很刁钻。”说罢将玻璃珠子扔进藤匣。

华阳扁扁嘴,正要说话,却听昱妃笑道:“朱大人的面色已经好多了。”

我笑道:“多谢娘娘关怀。娘娘送来的燕窝玉机命人熬了粥,每日用作早膳,已连服了七八日了。”

昱妃道:“燕窝最是滋阴补气的,不过要天天用、不能断才好。若漱玉斋不够了,只管派人来永和宫取,本宫这里尽有富余。”

未待我道谢,却听华阳叫道:“还有孤!孤给玉机姐姐画了一幅像,姐姐觉得像不像,好不好?”

我笑道:“玉机已将那画儿挂在寝室里,早晚相对,真是越看越像。这病也好得快些。”

华阳指着祁阳笑嘻嘻道:“妹妹也画了几笔呢。”五岁的祁阳公主害羞地躲在姐姐身后。

昱妃向皇帝道:“陛下,臣妾出来久了,恐晔儿不自在。臣妾该回宫了。”

皇帝拍拍手道:“也好。华阳该回去收收心,过几日好读书。”

华阳看看我,又看看皇帝,撒娇道:“儿臣想和父皇在一起。昱娘娘自己回宫看着三弟便是了。”

这话有些失敬,昱妃却不以为忤,依旧淡淡笑着:“华阳若想见父皇,就快来读书。这样不是每日都可以向父皇请安,陪父皇说话了么?陛下和朱大人有国事要谈,公主还是先回宫为好。”

皇帝亦道:“皇儿先回去,朕今天一定去永和宫用晚膳。”华阳无奈,这才抱起盛着玻璃珠的藤匣,随昱妃告退。

一时东暖阁中只剩了我和皇帝两个人。只见他身着秋香色暗竹纹交领衬袍,衣带松松系着,领口露出中衣右衽上细密的回纹。长发束在头顶,没有挽起来,也没有戴冠。我从未见过他如此随意的模样,不觉有些尴尬,正要告退,却听他笑道:“你到御书房去坐一会儿,待朕更衣。”说罢自往寝殿中去了。

案头堆积如山,挨着墙角堆了一溜尚未读过的奏疏。一个小内监正站在书案旁研磨朱砂,鲜红的墨条上绘着金色的流云,一团团历历分明,却又相互拉扯着,直到彻底沉入暗褐色的眉纹端砚之中。咝咝声响渐渐不闻,如活得太久的人已经不耐烦体味辰光的流逝。

不多时,六个内官抬了三口樟木箱进来,两口放在御书房,一口抬进了御书房后为我预备下的狭长小书房。四个内官开了箱子,搬出几捧奏疏,依次堆在墙下。正呆看间,只听身后皇帝的声音道:“是不是太多了些?”

我愕然:“什么?”

皇帝指一指墙下:“那些奏折。”

我叹息道:“陛下有大半个月没好好看奏折了。”

皇帝嘿的一声:“你指责朕怠政。若说不出所以然来,朕要治你的讪谤君父之罪。”

我连忙拜下,垂眸道:“这些奏折一列五十本,是陛下一天所看的数目。这里一共有二十二列,可见落下了二十二天的功夫。微臣从未在御书房中见过这样堆积如山的奏疏。”

皇帝大笑:“平身。朕险些忘了,你破案的功夫不逊于施哲和郑新。只是你的书房也堆满了奏章,你看了么?”我摇了摇头。皇帝又道:“朕命你每天至少读五十封,只能多不能少。读完之后拟一篇概要,有精妙之处,也要摘抄呈览。”

我盈盈拜下:“微臣遵旨。”

小简在一旁赔笑道:“陛下,朱大人的身子才好不久,一日之中看那么多,恐身子吃不消。”

皇帝笑道:“朱大人与朕‘黾勉同心’。勤劳王事,何可言乏?”

“黾勉同心”本用以形容夫妇同心。他这样说,倒教我不知怎么回答了。我只得也用《谷风》中的一句答道:“‘行道迟迟,中心有违’[136],微臣惶恐。”

皇帝笑着挥一挥手,小简便立刻带领众人退了下去。忽听皇帝又道:“一会儿若是颖妃来,就请她进来,旁人一概不见。”小简躬身应了。

皇帝身着墨绿色长袍,只以青帻覆髻,一副家常闲适的模样。他自在书案后坐了,端起茶道:“华阳送给你的画像朕也看了,足有七八分像。连如意馆的画师都说,小小年纪能画成这样,甚是不易。”

我微笑道:“公主殿下聪慧过人,绘画小技,自是难不倒。”

皇帝道:“朕准她学习绘画,原本只是为了让她不耽于母丧。她专心起来,能少些伤心,朕也能安心。”

我含一丝钦羡孺慕的笑意道:“陛下慈父心怀。”

皇帝随意拿了一本奏折出来,圈点了几下,头也不抬地道:“前几天施哲和郑新来和朕说,宫女柴氏的二百两纸钞是后将军府所买,怎奈柴氏无论如何也不肯招,只得拿了陆府的管家去问。这才知道,陆家的小公子喜爱结交身负绝技的游侠隐逸,李九儿和柴氏便是其中两个,送她们纸钞原本只是稍稍资助,想不到她们竟敢行刺,实在是胆大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