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第十章 义不辞难(第5/6页)

我亦看向楼下,已满满地挤了一街:“可惜微臣回来迟了,竟没听见这一出。”

皇帝笑道:“无妨。改日朕叫他进宫说。”

忽见一灰一红两抹身影在街头出现,像一点火星子伴着一撮死灰,倏忽到了眼前。楼上楼下俱暴喝一声好,便听得鼓声笃笃,少女拨了两下月琴,便将背后的斗笠取下。众人照例问道:“李师傅,今日说什么?”

李万通道:“今日一回书的名字叫‘征西将军两胜西凉府,相府小姐三嫁文进士’。”接着听见铜钱叮叮当当地响过,楼上叫赏的声音此起彼伏。少女抛起斗笠,十几锭散碎银两都像长了眼睛一般一头扎入黄澄澄的铜钱堆,不一时铜钱堆便平了斗笠边。

皇帝大呼有趣,命小简也拿出一锭银子,嘿的一声扔出了窗外。那少女本已将斗笠中的银钱都倒入了随身褡裢,抬眼见一锭大银飞了过来,当即翩然起身,将银子牢牢接在手中。轻如飞燕,飘若梦蝶。皇帝忍不住向窗外叫道:“好功夫!”

那少女也不道谢,又拿起月琴拨了两下,人群霎时安静下来。李万通朗声道:“话说高官家平定了盛京,理清了西南,杀尽了蛮子,占领了兰州,当真是万众归心,天下太平。这两年,那西夏蛮子不忿我大昭官军总打胜仗,便趁我西凉府立足未稳之际,集结了十万步军、三万马军前来攻打。”

皇帝向我笑道:“这是一年半前的事了,可见他今日说的是件旧闻。”

只听李万通接着道:“我西凉府守军的主将叫作文泰来,益州人氏,祖籍成都,咸平十三年中武进士,时年二十三岁。生得九尺二寸长,熊背蜂腰,豹头燕颌,眉若飞虹,眼如杏核。剑戟枪棒,无所不通,熟读经史,深谙守御之术。”

皇帝合拢折扇抵着下颌凝思道:“平西校尉文泰来……”

李万通道:“这文泰来当时只领了几千军士前来修缮武威金昌两城,不想西夏贼人忽然大举前来,将此二城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天上飞不进去一只鸟,地上钻不进去一只鼠。当真是风扫不进,雨泼不进。当时那文泰来的同母弟弟文泰新在军中任粮曹参军,正在城外督粮,连人带粮被西夏蛮子堵截在半路,捆翻在地。当下剥得赤条条的放在阵前,叫城中的文泰来弃城投降。文泰来在武威城上破口大骂,天杀的西夏贼人便将文泰新的肉一片片割下来放在火上炙烤。文泰来当即冷冷一笑,飞起一箭,射在文泰新的胸口,文泰新当场毙命。文泰来喝道:‘要战便战,要杀便杀!大丈夫正应履锋刃而取功名,零碎折磨一个手无寸铁的俘虏,算什么英雄好汉!’

“当时粮草被西夏蛮子劫掠去,武威城内人心骚动,狐疑纷纷。文泰来将军命卫队谨守城中十几处空仓,对众军士道:‘此间有粮,足可支撑一年。’当下人心安定。不一日,西夏蛮子开始攻城。蛮子爬墙,就有顽石磊磊、巨木滚滚、火箭纷纷。蛮子造高梯冲,就在城中作土山,厚二十余丈,又作大槊,长二丈五尺,绑上长刃,使壮士刺登城者。蛮子在城墙下掘地道,文泰来料敌先机,早就在城内横着掘一条堑沟,但凡露头的统统戳死。如此天上地下,直打了四五日,蛮子死伤枕籍,尸体在城下堆成了山。

“此时金昌已陷敌手,武威苦苦支撑。然而援军虽到了,却阻隔在众军之外,不通消息。此时蛮子捉到我官军一个斥候,又将他剥得赤条条的绑到军前,叫他向城上喊话,说援军已败。那斥候假意应允,到了武威城下,却大喊道:‘援军百万,不日便到,君等勉力,切勿自弃!’话未喊完,便被蛮子堵上了嘴,烧杀而死。

“当下城中军民悲愤交加,誓死追随文泰来,坚守武威。城外援军日夜冲营,昌平王爷亲自带了五千马军,深入夏境,烧了贼人粮草,缴获辎重牛马无数。攻城的蛮子见讨不到好,不过一个月便退了兵,连已经打下的金昌城都不要了。我大昭大获全胜。”

皇帝一拍桌子,大赞道:“好!此人所言,与战表一字不差,竟没有半分矜夸不实,当真难得。我大昭正该多几个这样的人来宣扬我官军威仪!”

我淡淡一笑道:“诗曰:赫赫南仲,薄伐西戎。[36]得将如此,实是社稷之幸,百姓之福。”

只听李万通接着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朝中有位苏相,京城人氏,就住在南城葫芦苏巷中。年逾半百,子嗣单薄,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唤作真真。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还曾入宫做官,为公主师。只是到了十八九岁上,仍没有婚配。却是为何?只因说定了两位公子,都在成婚前不久一命呜呼,如此官媒便不大敢上门说亲,便迁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