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2/4页)

他是一位优秀的游戏架构师,不但带领团队为于文辉的项目开发承担了最不容易实现的部分,而且从游戏架构本身也给于文辉提供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从设计到实现,整个《罗马之敌》中都有这位老爷爷的影子。

实际上本次开发之旅对铃木裕和他的团队也有很正面的价值,至少从信心上是如此。《罗马之敌》已经开始赚钱了,虽然付费点被砍到接近于无,但是只要有付费点就可以录得收入,只要玩的人多了就必然有收入。整个项目的数据,对他也是完全开放的,因此整个过程对他来说也算是另一种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了吧?

声叔对此还有另一番解读,说铃木裕之于《罗马之敌》就好比是写手替别人代笔捉刀一样,书写的是别人的作品,未来的成功,所有利益都是别人的,但是自己在执行过程中得到了另一种感受和体验,非常独特的体验,很容易在某个方面得到提升。

楚垣夕对此不置可否,因为职场中本来就是这样的,给别人打工就意味着别人得到你的剩余价值,而你得到工资以外的部分只能是经验或者教训。

这也是为什么对于毕业生来说最好进入大公司的原因,进大公司虽然不见得起薪比去小公司多多少,但是框架大,接触面就广,就算是被动获取经验,获得经验的管道也宽。而小公司则不然,基本上进来就是囿于一个狭小的圈子,除了所做的工作接触不到什么外界的有效信息。这种差距一开始不明显,六个月以上就会非常显著。

想来,于文辉今年再做校招,应该会比去年容易的多吧?

时间很快来到大年三十,这是欢乐祥和的一天,也是血雨腥风的一天,特别是小康生活做发行欺负小朋友,点映期间抢排片最高的一天抢到了21%的夸张数据的情况下。

春节档之前的一个档期历来都是电影人的边角料,不会有什么大作。《我服了》以点映的名义冲进这片盆地之后一通翻江倒海,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把点映搞得比正常上映的排片还高,这还是票房正常分账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效应?

效应就是圈内圈外无论刚被《我服了》打过的,还是要上春节档的,全都不错眼珠盯着排片。毕竟春节档看的就是排片,在宣发都过关的情况下,排片好,再烂的片子也能骗到钱,排片不好,再好的片子也难成爆款。

此前的点映,《我服了》的上座率大概是15%左右,这个数据要是放在春节档那就是不可思议的扑街,扑出了天际,但是放在春节前就算是还不错了。

当然,盯归盯,到了这个时候,有什么招数基本上也都试过了,最终还是要看各自的本事。不是不想发力,而是很多人发现事到如今已经无处下嘴,声量上双方的声音都比较大,使得真正有见地的批评和贬斥难以传出声响。

有那种特别专业的影评,指出《我服了》到底哪哪哪不好,逻辑为什么不合理,情怀为什么不过关,但是发出去之后根本没人看,炒都炒不起来。

还有人发内涵,本来这招百发百中。用带节奏含沙射影的方式引导舆论是比较经典的作战方式,虽然很多人用,但正是因为有效才有那么多认用。其中内涵竞争对手,说话雾里看花,把瓜抛出去让吃瓜群众自己去解谜尤其有效,特别是中间夹一些恋爱分手和撕逼之类的,很容易把人的兴趣勾起来。

结果内涵了半天发现没任何用处,而且到了这个时候就算P朱魑的裸照都没用了,反而还会增加《我服了》的曝光。朱魑她就不是演员或者艺人的身份,内涵她没有任何意义,人家流量不少但是从来不炒CP和人设,娱乐圈的吃瓜群众没兴趣。主演要是换成赵露思之类的新崛起的小花,对方能给黑出翔来,但是恰好朱魑免疫内涵。

而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小康宣发《我服了》的策略是注重突出剧的口碑,其它的声音越大越好,至于是褒还是贬根本无所谓,只要能让人听到《我服了》这个电影名称就好。因此道上甚至传出某位大佬掀桌子痛骂其它人捣乱,黑《我服了》的人太多了反而成了《我服了》的保护色,越黑越是帮倒忙。

因此,大年三十的排片数据一出来,双方同时松了口气。

小康这边看到排片达到14%松了口气,因为楚垣夕给的底线是10%。如果这么好的条件给出去,付出这么多的努力,连10%的排片都没有,相关负责人提头来见。

这毕竟是竞争最激烈的春节档,所有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整个影视圈都是有多少人脉兑现多少人脉,有多少资源投入多少资源的竞争环境。而本方再怎么说也是初出茅庐,主演还是朱魑,这事儿完全不敢打包票,毕竟院线排片也是要看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