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小康惨遭举报

首先可以拎出来的就是AR+地图团队。这个团队实现业务的能力,并不次于4月初在纳斯达克进行IPO的微息。

AR一直都是非常具有未来感的,譬如说钢铁侠电影,就把类似的感觉表现的非常地道。而真正在创投圈里掀起热潮的则是2014年的Magic Leap,用一段“跳跃出体育馆地面的鲸鱼”的演示视频拉到阿里、企鹅和谷歌的投资,也成功出圈,让很多普通人认识到什么是AR。

只不过后来为了能够快速落地,让有手机的用户都能用上,包括小康在内的AR产品选设备时都落在手机上,而不是AR眼镜。

微息是国朝的AR全息公司,虽然因为研发支出太低了被吐糟为广告公司,每年不到1000万¥的费用按平均2.5万每人每月计算研发团队也就是30多人,但是到底是成功上市了,市值3亿$呢。所以用来对比是非常合适的。而且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也是AR广告,当小康完成地图广告的研发之后,更是对标对得紧密。

从收入上对比,小康的地图AR团队现在肯定是弟弟,而且是弟中弟,对方一年的营收已经两个多亿¥了,而且毛利率巨高。

这也是很正常的,打广告嘛,业务模式简单,一套技术方案做下来就不需要什么额外的投入了。后面的事情就是维护、运营和收钱,除非再开新的产品线。这也是研发投入特别低的原因。

实际上不以买量为生存模式的游戏公司具备相类似的特点。单款游戏上线了,只要生命周期够长,后面都是运营和版本更新的事情。相对而言版本更新还算新增的研发工作量呢。

但小康的地图和AR功能是整个小康系统的支柱型功能,是生态底层支撑,并不负责做收入。地图广告也是如此,并不是为了做收入而研发的,而是支撑城市宝藏或者说是支撑移动支付的。

地图这个玩法,好就好在直观,用户拖动地图的时候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行进路线上有什么商家,附近有谁搞活动,值不值得绕个圈。当然,得是接入了小康的商家。

这种模式下,由小康推送商家的广告,触达用户的能力直观便捷,显著高于传统广告。

因此这类广告内容正好匹配移动支付和小康的生态,规则就是只有接入小康移动支付的才能出现在广告中,谁配合小康的移动支付战略,广告资源就向谁倾斜。而且“配合”是一个很容易量化的事情,谁的笔数高、流水额大,谁就更配合,简单直接。

这种粗暴的推送策略其实不符合潮流,现在讲究的是广告也采用千人千面的策略,推送给品类更匹配的用户,实现精准广告投放。但那是商业广告公司采用的策略,对流量进行精细化运营,为的是更赚钱。

但小康的AR不承担赚钱的重任,从推广的角度简单粗暴肯定是不二选择。

同样的原因,比较做收入的能力小康AR团队完败。“做增长”和“做收入”是天枰的两端,只有未来小康大势已成,对增长的需求放缓的时候才会考虑收割,那个时候比较两者的收入能力才有意义。

不过做估值甚至独立打包上市,特别是在纳斯达克上市,收入并不是第一位的,至少以前不是。对比研发投入的话小康地图AR的投入可以打十几个微息,年研发投入超过一亿元,当然这里也包含一些采购第三方服务的费用在内。

此外投资者最看重的是未来和前景,至少以前是。以理想中小康未来的状态,对接的是数以百万计的商家,而微息的toB服务对象去年只有一百多家。等到那个时候小康的VR团队恐怕也就不会去和微息进行比较了,需要对比的是黄团的商家广告服务。

这个业务现在已经开始给黄团做大营收了,如果他们能够把这个产品打磨的足够好,提供足够优质的广告服务,恐怕也就不至于胡乱给佣金提价,并用霸王条款绑定独家,招致绝大多数商家的指责,招致多个省级餐饮协会的公开抗议。

因此综合来看单独拎出地图AR一条线,价值绝对高于微息,这还是不考虑地图AR开发其他收入型功能的情况,只考虑广告钱景一项。见微知著,这就可见小康的整体价值。

不过广告确实是个大市场,而且和优惠券本身也有交叉。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大量商超都在集中投放优惠券,但是苦于无法触达用户。

比如说帝都著名的朝阳门外悠唐,就在狂发优惠券,什么50抵100餐券,100抵200零售券等等,还有各种小额团购红包,品类非常齐全。华联购物更狠,300抵500全场通用,对线下商家来说这个刺激力度可谓空前。

但是用户不知道怎么破?

这都是非常积极接入小康AI购物团功能的商家,不要求什么独立开发,先把券散出去再说,这都是实实在在的社群运营需求,小康AI团长的出现可谓恰如其分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