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2/4页)

阮绵蛮上山过程中,发现山上有许多野菜,长势还挺好,想着下来时可以摘一点回去。

这座山不算高,她很快就在上面找到原身爸妈的坟墓。

原身自己对爸妈都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留给阮绵蛮的记忆就更加模糊。

阮绵蛮也没再山上多呆,将坟边的杂草拔一拔,又按规矩祭拜完毕后便拉着推车下山。

别说,超市送的这种能爬楼梯的推车还挺结实,这么颠簸着上山下山都一点事没有。

下山时,阮绵蛮果然沿路采摘了不少野菜,有蒲公英、芥菜等等。

她一路摘到山脚下时,忽然听到有人在远处喊——

“是冯家安的女儿吗?”

阮绵蛮一开始没反应过来,随后想起来“冯家安”是原身她爸的名字,赶紧抬起头来,就见一个穿着灰布衣的老太太朝自己走来。

“我是。您是?”

“你都长这么大了。”老太太看着她感叹一句后道,“从你爸那论,你得叫我一声表姨奶。”

村里多少都沾亲带故,不过仔细论起来,这关系其实也不算多亲近。

她这么一说,阮绵蛮倒是有点印象。

如今还住在村里的人不多,靠山这边住的更是只有这位老太太,原身前几年和外婆过来祭祖时远远看到她的房子,见那么破旧的房子还有人住,好奇之下问过外婆。

阮外婆告诉她,对方也是个苦命人,新婚没多久,丈夫就死在战场上,于是就在这村里守了一辈子。

原身心里就是再不喜欢她爸这边的亲戚,也不会迁怒到这种烈士遗孀身上,阮绵蛮于是喊了她一声:“表姨奶。”

“哎。”表姨奶热情的应了一声后,拉着她要去家里坐。

老人头发都已经花白,阮绵蛮不敢与她拉扯,只能顺着她的力道跟她往家里走。

“我记得你小名是叫冬冬吧?因为是在立冬那天生的?”

“是,您记性真好。”

“老了,记性比不得年轻时了。”老太太嘴上这么说,嘴角却还是因为她的夸奖翘起来。

“冬冬你喜欢吃野菜?我家里有很多,新鲜的干的都有,到时候你带点回去。”许是看到她刚才在摘野菜,老太太道。

“不用,我自己摘了不少,已经够吃了。”

“你那摘的都是地上长的,我家里还有香椿,对了,我家还有村前头老冯家给我送的田螺,你走的时候带上,这会的田螺最肥不过,老话说,清明螺肥过鹅……”

阮绵蛮见这还没到她家,她就恨不得将家里东西都给自己带回去,不由感叹老太太们表达感情都是一样的淳朴。

“真不用,您留着自己吃吧。”

说话间,已经到老太太家门口。

房子外表看起来灰扑扑的,实际上还是很结实的,不刮风不漏雨,里面也接了电。

堂屋里还是泥巴地,领着她进来后,老太太一面让她坐一面道:“本来村干部们说要给我重建房子的,我不肯,只让他们给加固了屋顶,毕竟都这么大年纪了,没必要再浪费国家的钱。”

许是平常能说话的人少,老太太话一直没停。

阮绵蛮安静的听着,不知道怎么接话就点点头或“嗯”一声,直到老人忙上忙下的要给她拿吃的、冲糖水才赶紧道:“您别忙了,我不饿。”

“你这么瘦,得多吃点。”老太太十分坚持的拿了一堆饼干、水果、糖摆到桌上,还用搪瓷缸给她冲了一杯奶,“这都是过年时县里和乡里人送来给我的,你多吃点。”

阮绵蛮看着她刚开封的那奶粉罐上写着的“老年专用”几个字,将牛奶推回她面前:“表姨奶,这是专门给老人家喝的,而且有保质期,您别再留了,自己每天冲一杯喝吧。”

“啊,还有这回事?”老太太这才没强求她喝,而是让她吃饼干和汤。

阮绵蛮意思意思的吃了两口后,老太太道:“难得过来一趟,在我这住几晚怎么样?”

“明天还有事,今天得回去。”老人很热情,但阮绵蛮毕竟和她不熟,加上明天还得回去开店,只能歉意的回答。

“那中午在我这吃饭。”说完,老太太起身就准备去厨房。

阮绵蛮想说让她不用忙,可又怕伤老人的心,干脆起身跟过去道:“表姨奶我来做吧,让您尝尝我的手艺。”

“你是客人,怎么能让你动手。”

一开始老太太还不肯,阮绵蛮又是哄又是劝的说了几句,她才勉强答应。

老太太本来想着她不会用土灶台,尝试两下就会放弃,哪知她一开始动手,却是熟门熟路,甚至连生火都难不住她。

“冬冬,难道你们城里还用土灶台?”

对于老太太的疑问,阮绵蛮笑而不语。

古代的灶台比这还不如,这种土灶台自然难不住她。

厨房里食材不算少,除了自种的瓜果蔬菜外,还有野菜、山货和腊鱼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