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三杯送行,枭雄落幕(第3/3页)

曹操将最后一句,反复吟诵三遍,然后霍然起身,呛啷一声,倚天剑出鞘。

白晓文猛然回头。

曹操指着白晓文,厉声说道:“你一定要一统天下,结束战乱!”

白晓文点头。

曹操横剑,在脖颈之中一划。

一代枭雄,魂归地府!

曹操的自刎,其实白晓文也猜到了。最后的送行二字,已经确凿无疑。

白晓文就算亲手杀曹操,也拿不到什么有价值的宝箱,不如成全他,还能收获一波形象分。

大一统级别的战队,对于一个黄金宝箱,其实是不怎么在乎的,比如白晓文,更看重的是在三国位面大一统的“势”。

白晓文打开了曹操临死前给他的黄布包袱。

里面有一方玉印,还有一封写好的信件,封面上写的是“遗命绝笔,交予吾儿丕、植、彰、冲。天下人皆可共览”。

这封信,并没有火漆封口。显然,曹操相当坦荡,不封口就是任由他人查阅。

既然写了天下人可共览,白晓文当然先睹为快,他取出信件拆阅,看了一遍,不禁心生唏嘘。

曹操留下这封遗命,原来是让他的几个儿子投降,措辞严厉。谁要是不听从,就不是他的儿子。

这样的遗命,在汉末还是很有分量的。

白晓文叹了口气,曹操用生命证明了,他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枭雄。

留下这样的遗命,其实也并不奇怪。

曹操的文臣武将,其实已经没剩下多少了。以曹操的能力,率领众多文臣猛将,出动大军都没打过白晓文,他留下的几个儿子,就更不是个儿。

依托城池坚守,也就是拖延一段时间,最终难免城破人亡。

让几个儿子投降,一方面能博得白晓文——也就是袁熙的宽容,至少做个富家翁不成问题,运气好还能得到封赏;更主要的是,可以保存北方中原的元气。

或许有人觉得,曹操一直顽抗到了最后,和这封遗命互相矛盾。早知如此,投降就是了。

其实这并不矛盾,这才是曹操。

曹操很聪明,知道白晓文不会让他活着。所以自始至终,连一句投降的话都没有说。他也很理智,知道自己的死,能够最大程度地让四个儿子活命。

曹操很自私,坚持到最后一刻,发动所有百姓民兵帮他守城,平添几千死伤,直到彻底没有希望才放弃。

曹操很大气,输得起,所以留下这封遗命,将统一天下的志向,托付给了白晓文。

自私和大气,并不矛盾,这正是曹操这个人的复杂之处。

“曹操啊曹操,你的心思很好,如果你的四个儿子投降,我一定不会伤害他们性命。不过,你的几个儿子,会甘心遵从遗命,选择投降么?”

白晓文收起了黄布包袱,微微摇头。如果四个儿子想反抗的话,完全可以说这封遗命是假的。

所以,白晓文还是要调集大军,乘胜进军河南,给曹丕等人施加足够的压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