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登基(第3/6页)

万岁之声渐渐停下来,万籁俱寂,耳边竟有歌起,先是一人高声,然后鼓乐钟瑟起,渐渐万众相合,太平诧异的睁大了眼。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

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

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

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

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

豪情不变年复一年

做人有苦有甜善恶分开两边

都为梦中的明天

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

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

我真的还想看你再活五百年……

二十四岁的年轻帝王听着,低下头笑了。当年建近卫军时非赖着她给填一首军歌,她给了这首,从军中流传出去以后在民间人气也超高,热血沸腾的年轻人都喜欢,但她爹跟高容岚她们都说这词帝王之气太重,不该让平民百姓传唱,而且犯了她名讳,应当禁止。最后还是她一锤定音,就一首歌嘛,还搞什么皇家专用,爱唱都唱。至于她名字嘛……谁让本身就俗呢,像姬嬽那个嬽字想犯都不知道怎么用,“太平”两字成词几千年了,干嘛平白的就被她给垄断了?随便随便~这歌就叫“太平天下曲”。

五年改制,五年教育,五年奔波没停下的脚步,燕王府五年没关的大门,虽然她是在为自己拼斗,可百姓给了她最纯朴的回报,呵呵~还学会改词了,她这登基的姿态可够漂亮?足以羡慕死天下历代帝王了吧。

昂起头,江山在脚下。民太祖,因以黑色为天子服,素又爱着青色,其子民又爱称其为玄帝或者青帝陛下,史上开国最年轻者,唯她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史书上评她,是让人捉摸不透的最矛盾的帝王,在位期间征战未停,杀伐不断,满手血腥,可纵观她为帝一生,民间人气之高,百姓之爱戴,百官之尊崇,足以傲视古今。

民二年,姚景帝永昌二十二年,这是让历史都瞠目结舌眼花缭乱的一年。

这年,民、姚两位同样年轻的帝王以天下做舞台,在史书上画下深厚华丽、承前启后、开创时代的一笔,在数千万观众面前,摆出了前所未有的壮观场面,最终上演的却是一出离奇得近乎荒诞的剧情,如果说大幕拉开时还有那么一点贴近历史气息的沉重血腥的味道,到后来笔墨说越来越往桃粉方面转色,几乎完全成少年的闺阁小说了,以至于后世导演们将之搬弄到银屏上时,不管怎么板着脸严肃的说这是正剧,人家都狐疑觉得是在戏说。

一月,虽然继西妨之后,原大姚的版图上又多了一位帝王,但除了忧国忧民者,普通的老百姓还是开开心心地过完了春节。

大幕是从两亲王府拉开的。

正月十六,前一天还在宗府宴会上春风满面的大姚礼、奉两位亲王被发现鸠杀于王府中,同一天,两亲王府系三代以内女子全部被吊死,连远在西灏边城的都没有漏网。

姬亲宗室因为为避免削弱帝王集权而制定的严谨的承继制度,一直不是很强势,又经过了秦修为后时的十几年独宠,先帝仅有五位公主,到现在还存活的只剩下景帝一位,因为这一代没有直系所出的公主亲王,宗室血脉稀薄越发没有胆气。先帝姐妹,只有两位封了亲王,也就是这两位亲王府撑着宗室的门面,这还是因为景帝多年没有子嗣,考虑到或许过继皇嗣问题,才任其涨大起来的,剩下各府县主世女都不过是些纨绔之流,远一点的旁支,更是被削弱得近乎可以不计,好吃好喝挂个皇族头衔活着而已。

有个强势的帝王,宗室羸弱一点也未尽不是福气,可如今亲王府被人同时可算是灭门,宗室上层一空,无异于晴天霹雳,朝堂上自然被惊得纷乱不休,宗室却更是几乎都不知该如何反应好了。

并不是找不到凶手,凶手行凶后光明正大地留下了名帖,很是客气:“民国近卫暗骑某队某某某奉旨杀之”,后面赫然是乱臣贼子君太平的御印,白底黑字朱红的印,端端正正的放在尸体旁……

如此猖獗,实非人所能容吧?

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这场谋逆者与旧主之间即将拉开的天下战幕,一方是正统而且一致认定英明的皇帝,另一方是以英雄忠烈形象存在了百年并且一举灭了外患才另立国的豪门贵女――这天下,谁能赢?

听说民国君帅殿下已经领军出了燕京,大姚三军待发,就等景帝一声令下,景帝下旨了,却是一张罪己诏。

姚景帝姬嫄,这位英明果决,几乎被公认为姚五代以内最出色,大姚上下一致认为能挽大姚于腐靡,救大厦于将倾,开创大姚中兴盛世的帝王,先帝的五公主,原来却该是皇五子……胆敢忤逆欺君,以男儿之身,窃国二十二载……可怜先帝至驾崩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