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3页)

然后,贾赦一点颜面都没给贾政留,这一幕还让不少下人看见了。贾政当场就涨红了脸,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贾赦并不理会处境窘迫的贾政,径直去了东大院。

这些时日,为了确保分府万无一失,贾赦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都忙不过来了。除了前些时候去书局定册子;派人打听史鼎、王仁常出入的场合,偷两人的玉佩外;还要每天修炼,要抽时间陪陪贾琏,还得注意贾琏和李姨娘的安全问题。这桩桩件件的,贾赦都亲力亲为。

好不容易等到贾母、贾王氏去庙里还愿,贾赦按计划卷走了贾母的私库和荣国府大库的财物,又策划成功分府,没出什么岔子。

尘埃落定后,贾赦还没来得及好生休息,得到消息的三个庶妹一个嫡妹也都回过一次娘家,贾赦还应付了一回。

穿越来这近一个月,贾赦可说是忙得脚不沾地,这时候贾政碰上来,就只能自取其辱了。原本贾赦只是想把贾老二支远一点儿,有了这次贾政上来质问,贾赦干脆吩咐在西小院边上建个马棚。

他记得原著里,原身住在马棚边上,人称马棚将军。但是现在荣国府的格局,东大院边上是没有马棚的,那么马棚应该是后来原身在荣国府彻底被人踩下去后,故意建来恶心原身的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贾政要自取其辱,自己不介意让他做个马棚主事,也算再替原身出一口气,还原身一个人情。

丢下碰了一鼻子灰的贾政,贾赦回到房中开始规整财物。

贾母的上百万梯己,大库官中财物加上周氏、张氏的嫁妆,贾代善留给贾赦的东西,总共有一百多万两;再加上最后搜刮这一笔一百万两,贾赦初略估算自己已经掌握了三百多万两的财富。

当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有价无市的古董、书籍、字画;还有极多昂贵的首饰、衣料等;另有田庄、铺头的地契;现金、现银是没那么多的。

首先,孤本字画价值连城,就是那些昂贵衣料放到后世也能进博物馆,但是对于痴迷筹集物资的贾赦而言,这些都没有金银实用。

先将用不着的书籍、字画存在空间的一角,就当保护文物。

至于那些衣裳、布匹,贾赦想着以后开个铺子卖出去,换成银子买粮食。田庄、铺头这些产业是每年有进项的,但是贾赦信不过以前贾母和贾王氏派的管事,以后择人换过就是,产出的粮食不必卖了折成银子,以后统统存入空间。

至于现金、现银,想到这里,就有一件令贾赦很肉疼的事。荣国府还欠着国库八十万两,还了这笔钱,现金现银也去了一半了。不过数十万两的银子也是一笔巨款了,能买到很多的粮食,想到这里,贾赦也坦然了。

分府之后,贾赦就将林之孝提成了账房总管。想到还银的事,贾赦便把林之孝传来,让他将库房那些家具、金银铜锡大家伙算一算,大概值多少市价。

林之孝现在才刚成亲,如果不是贾赦立起来了,库房总管的差事怎么都落不到他头上,所以林之孝办事十分尽心。

不尽心也不行,现在的大老爷,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前儿前院副总管来旺有件差事没办好,想糊弄过去,谁知叫大老爷一眼就瞧破了。不但一家子被发卖了,发卖之前还没收了这些年贪墨的家私和得到的赏钱。

不说来旺一家这等小事,单看现在老太太和二太太那样硬的娘家,现在都交出了大库钥匙,就知道大老爷的手段。

每每想到此处,林之孝就庆幸自己打小就是给大老爷做小厮的,而且就是老太爷走了之后,大老爷消沉那几年,自己也是尽心替大老爷办事,从没生过二心。眼看现在大老爷这么威风,林之孝很庆幸自己当初跟对了人。

总之,林之孝很快就把账盘出来了。抹去零头,府上几套上等紫檀木、黄花梨木和老酸枝家具值得八万五千两;金银铜锡大家伙摆件值十万零二千两。

当然,这是市价,如果拿去当铺,最多能兑六折,若是忙着出手,也有新贵之家愿意买,估计能出到八折的银子;但是想原价出手,大概是不行的。

贾赦听完林之孝报账,点了点头。吩咐林之孝,将这些东西装车,自己要用。

次日一早,贾赦穿了朝服,直接到户部递了帖子。虽然还银是一件很肉疼的事,但是现在自己毕竟已经成为了贾赦,知道将来抄家灭族的下场,这拿着烧手的银子还是先还了为妙。

再说了,这笔还欠银的钱,严格算来自己也替原身薅羊毛薅回了一大半,只有一小半是从荣国府财产中出的。

贾母和贾王氏从官中贪的也是荣国府的钱财,这部分不算,光是贾母和贾王氏的嫁妆,加上史家、王家填的二十万两,就凑了一半的欠银了。这么一想,好像也没那么肉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