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老爷子爱惜名声,但他的儿子们却并非都是爱惜名声的主儿。

比如胤祯,比如十爷。

九爷还是有几分爱面子的,虽然把银票兑换成了白银,让下人抬着箱子去户部还银,但到底是没听十四弟的主意,把白银兑换成铜板再抬着过去。

十爷可没那么阔绰,上哪儿一下子掏出八万两白银去,若是没有改建府邸的时候,或许福晋还能支援上一大半,但如今福晋兜里也不剩多少了。

这世上跟他最是亲近的,只有两人,一人是福晋,另一人就是九哥了,甚至后者比前者都要来的亲近。

八万两白银九哥给他出了六万两,这可真够意思的了,他若是求到皇阿玛跟前去,皇阿玛都未必有九哥这般大方,这还是九哥主动给他送来的。

九哥没有全盘接受十四弟的建议,他接受啊,不就是把声势弄浩大些吗,面子值几个钱,当然不如里子来的重要。

十爷让人跑了好几家钱庄,才把所有的白银都兑换成了铜板,装了几百箱子,两个人抬一箱子,光是送钱的队伍就足够长了,更别提前边还有开道的了。

十爷自个儿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面,后边紧跟着的是六个阿哥府的侍卫,再后边是十几个敲锣打鼓的人,他专门让人请过来的,最后才是抬钱的人。

九爷在看见这阵势的时候,特别庆幸十弟为了准备这些东西耽误了不少时间,以至于他们兄弟俩还银子的时间刚好岔开,不会让旁人误会,这阵势里头也有他的一份。

颜面算是保住了一半吧。

作为出主意的人,胤祯都没想到十哥居然能全盘接受,不过这对他们来说倒是好事儿,前边儿都已经树立好榜样了,后边的人就该掂量掂量,是不是应该顺势而为。

胤祯忙着的时候,四贝勒和十三爷也没闲着,已经让人把明细送到各个兄弟们那里去了,太子爷和直郡王那里他们俩还亲自跑了一趟。

只是这两位都不是好说话的主儿,谁都没说不还,可谁也没说还,刚开始还愿意说上几句话,后来干脆把他们哥俩撂那了,人家该干嘛干嘛去。

这应当是最难啃的两块骨头了,可这两个人若是攻不下,其他的人怕是也很难还款,甚至会有恃无恐。

“那就照原计划行事,‘礼’不行,那就只能上门去了。”

四贝勒没有要手软的意思,他在户部任职,最知道国库已经空缺成什么样子了,但凡这些人还有点忠君爱国的思想,早就该把欠下来的银子还了。

既然是要办正事儿,那就得穿着官服,带着户部的官员,正儿八经的去讨债,而不是在讲什么兄弟之情、套什么近乎。

这一招就看是谁更要面子了,毕竟民间讨债,若是碰到不还的,在欠债人家里头打砸抢都是常见的事儿,有的甚至把人家儿女拉出来卖。

可他们催债就不能用这些手段了,官员办事还是要有官员办事的原则,不能像地痞流氓一样。

就这么挨个转了一圈儿,花了整整两天的功夫,最要面子的人果然是三贝勒,只有这位还了两万两,当然还完了这两万两,那还剩八万两的银子没还呢。

欠债的人几乎不受影响,还是该干嘛的干嘛,反倒是他们这些催债的人,整天忙活不说,还一盆一盆的脏水往他们身上泼。

冷酷无情,毫无兄弟之情,拿着鸡毛当令箭,小人得志就猖狂,借着开差事打击报复,早就有了不臣之心……甚至连宠妾灭妻这样的话都有了。

要知道,四贝勒府上,后院基本上全归四福晋来管,在宫里头读书的是四贝勒的嫡长子弘晖,就算是有个李侧福晋,接连生下一女三子,可样样也都没越过福晋去。

十三爷和十四贝勒这边,那就更没说的了,别说侧福晋了,连格格都没有,十三爷这边倒是还有两个侍妾,硬说的话也能算是妾室。

可十四贝勒呢,人家连侍妾都没有,哪儿来的宠妾灭妻。

四贝勒和十三爷早在接下这个差事的时候,就已经预想到了,这是触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事儿,只要他们不是存心和稀泥,就绝对落不到什么好名声。

得罪人倒还是其次,众口铄金,黑的能说成白的,白的也能说成黑的,最严重的结果大概就是:被捏造出来的污名,会跟他们一辈子,当世之人会相信,后世之人也会相信。

胤祯早先可没想这么多,他知道这是个不讨好的差事,但没想到这么不讨好。

催债这事儿也就刚办了个开头,后边还有的磨呢,就已经有这么多的污水泼过来了,他都不敢想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儿,捏造罪名、诬陷,甚至是刺杀?

这些不应该是他们来承担的,皇阿玛才是债主,当初给这个恩典的也是皇阿玛,皇阿玛赚够了仁慈的名声,享受够了臣子的恭维,如今却让儿子来收拾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