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2/2页)

直到某一日宫中的王公公来府上接洵追回宫,府内的下人们被吓得不轻。

那也是洵追最后一次住昭王府。

洵追在纸上写自己也有腌东西,不过还没拿到。

“是青梅,到时候拿给您尝尝。”洵追又道。

赵婶受宠若惊,连忙谢恩,洵追又道:“小时候我经常吃您做的饭食,比御膳房的要顺口。”

“陛下想不想吃枣子,奴婢在粥里加几个枣子,出锅加点红糖热滚滚的还暖胃。”赵婶问洵追。

洵追抱着粗盐罐子点头,赵婶起身去找红枣,他按照赵婶教的,将咸菜坛子的碗盖在坛口,然后在凹槽处浇上一圈凉白开以达到密封的作用。

赵婶将红糖找出来,用干净勺子挖出来一块,那一块可真够大,洵追惊讶的看着鸡蛋大小的红糖块以为要全放进去。赵婶却用干净的小锤子将糖块锤开,红糖比其他糖更容易受潮,也更容易糖与糖之间抱成一团。

晏昭和在一旁道:“少吃点糖。”

洵追将写字的纸抓成球丢晏昭和,晏昭和任由洵追攻击他,就当哄着小孩玩,不疼不痒。

红糖冬日里时绝佳的暖胃良品,但到了盛夏那便是上火的最好诱发因素。赵婶喜欢小孩子,晏昭和为避免她给洵追放太多,亲自取勺子定量。

洵追将小板凳的一侧贴在门边,肩膀侧靠在门框上,晏昭和那一身湖蓝看着可真够凉快。

没人知道小皇帝现在藏在昭王府,就如同皇宫里的王公公带着饭食进寝殿,自己坐在寝殿里将适合小皇帝的食量挑出来,然后再将剩下的饭菜端出去,装作小皇帝还在寝殿休息的假象。

酸菜坛子上标记何时腌制,到了日子取出来食用也方便些。洵追跟着赵婶一起将坛子存在地窖中,地窖里存放许多蔬菜,他顺手拿了一根小萝卜出来打算洗洗吃掉。

小萝卜削皮切块,洵追端着小盘子去花园找个舒适的地方坐下慢慢吃。他第一块还没下口,出地窖瞧不见人的晏昭和又出现在他面前,晏昭和将一本书放在洵追面前道:“这几日住在府上功课不能落下。”

昭王特地派人去询问邹致辛功课进度,邹致辛将洵追最近要学习的功课列出来一张长长的单子,有些书王府里有,当年先帝也都教过晏昭和。

“这几日的功课由我来教你,功夫就做些最基础的马步。”晏昭和道。

洵追说太多了。

晏昭和道:“陛下是人中之龙,自然要比寻常人家要辛苦些,不过先帝教导臣时,臣的功课也与陛下的功课一般紧张。”

意思就是我能受得了的,陛下一定要比我更有能力才对。

洵追将书的封面倒扣,情绪像是被毛线缠住一般心烦意乱。小米粥端上来他闻着红糖甜甜的味道都觉得腻,可胃里什么都没有,胃酸一阵阵冒上来难受的很,晏昭和看着他喝完一碗才肯放过。

昭王是京城中少有的未娶亲也更没纳妾的皇室宗亲,他与皇室没半分血缘关系,但先帝总将晏昭和纳入自家人范围,姑且算是个宗亲。昭王府空荡荡的,既没美人也没笙乐。也不知道是哪朝定下的规矩,没明着规定,到如今却成了默认的成规。

贵胄不允许去戏班子听戏,更不允戏班子来府中表演,若是想听曲子就只能自己在府上养个戏班出来。晏昭和不好听戏,这一点倒是遗传了老侯爷的脾气性子,唱戏咿咿呀呀的一句话能吊老长,讲情爱太过于缠绵,讲历史事件还不如去看史书。

整个昭王府没有半点乐子,洵追捧着书干巴巴坐在一旁,晏昭和一边看奏折一边盯着他读书。

“不如你来看奏折,今日的书就免去。”晏昭和道。

洵追将脑袋埋在书中。

比起奏折里的那些龙飞凤舞勾心斗角,好像书是比奏折要好看不少。

小皇帝的怨气一直飘荡到晚上晚饭,小厨房一道糖醋小酥肉端上来才消散。晏昭和亲自为小皇帝布菜,洵追的小碗里蔬菜堆作一堆,肉就那么一小块,他噘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