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梦过程的心理学启示 五 压抑(第2/2页)

实际上,梦的形成过程与神经症(尤其是癔症)的产生过程非常类似。二者都会产生合理的思想,同样利用了浓缩作用和移植作用实现了回归。因此,我可以照搬癔症研究的结论——只有当一个童年时期的潜意识欲望(受压抑的)转移到某个观念上时,后者才可能受到异常的处理。这样我就可以推导出本书的核心结论——为梦提供动机的欲望来源于潜意识。

“压抑”这个词需要解释一下。在解释之前,我首先介绍一下精神结构的组成。在精神结构中,兴奋过程是由快乐和痛苦的感觉自我调节的。兴奋的不断累积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为了重复这种满意体验,精神结构不得不采取行动以减少兴奋。这时候,精神机构分化成了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它们分别是潜意识和前意识的萌芽。第一系统的目的在于兴奋的自由释放,第二系统借助于前者传递出来的精神能量,成功地抑制了这种释放,并使能量分配转变为静止的。也就是说,出于对痛苦的回避,第二系统抑制了痛苦的发展方向。一旦第二系统结束了思想活动,这种抑制就会解除,从而使兴奋得到释放。

第一系统单独发挥作用的精神过程,叫做“原始的过程”,由第二系统抑制而产生的过程,叫做“继发性过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原始的过程”是最早出现的,“继发性过程”则是后期出现的。后者逐渐在成年人身上占据了统治地位。在“继发性过程”出现之前的时间段内,潜意识欲望能避免前意识的抑制。前意识唯一的作用是,它引导这些欲望冲动沿着最合理的道路前进。当然,欲望冲动有时会与继发性过程的观念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欲望的满足伴生了痛苦的感情。可以说,压抑的本质是情感的转变。

由于类比梦和神经症,我开始探讨潜意识和前意识这两个精神系统、它们的活动方式以及压抑。我可以肯定地说,神经症所使用的精神机制,例如稽查作用、一种活动对另一种活动的抑制和叠加、二者与意识的关系等,绝对不是临时创造出来的,而是已经存在于精神机构的正常机构中。释梦工作已经证明了,那些被压抑了的材料同样存在于正常人和神经症患者的心灵中,同样能够发挥精神功能作用。它是通向潜意识活动的捷径,也为我们指出了解决神经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