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梦的工作机制 三 梦的表现手段(第2/3页)

再举个例子,我曾经在父亲葬礼的前一天晚上梦见一张告示,上面写着:“请你闭上双眼,或者,闭上一只眼。”当时,我准备按照父亲的遗愿,把他的葬礼安排得非常简朴。家里人并不同意我的做法。因此,“闭上一只眼”的意思是“请你假装没看见”;“闭上双眼”则可能意味着悲伤的情绪。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或者……或者……”的内容实际上非常模糊。这种模棱两可的性质会将梦的解释引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复杂的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处理对立和矛盾的关系方面,梦采用了其他的方法。它干脆无视这种对立关系,把对立的两部分结合为统一的整体,或者把其中的一个反向呈现出来。这也给我们的解释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例如,在上面的“穿越栅栏”的梦中,年轻女孩梦见自己跨过一些木栅栏,手里拿着盛开的花。她由这个意向联想到了天使与圣母玛丽亚,然后又由盛开的花联想到贞洁和月经(茶花女通常带着一朵白色的花,但在月经期便带上一朵红茶花)。这样,同一个梦中既表现了她对自己纯洁生活的欣慰,又为自己在童年时代在贞洁方面犯下的错误而愧疚(她同时梦见手中的花凋谢了)。这是两种不同的思路——欣慰是呈现于表面的,愧疚则是藏于底层的。两种思路截然相反,但都以一种同样的元素(花)在“显露的内容”中表示出来。

其实,不论是因果关系、选择关系还是矛盾关系,在梦中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相似或一致、接近”之类的关系。这种“恰似”的情况构成了梦的原始基础,同时也为那些受到压制的“隐藏的内容”找到了进入梦中的替代品。它通过两种表现方式来实现,一种是模拟作用,另外一种则是复合作用。模拟作用是指用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代替其他的人物出现在梦中。如艾玛代表了另外一个温顺的病人,代表了那位因误用可卡因致死的女病人,代表了我的大女儿等。复合作用则是把几个人的特征结合成为一个新的形象,例如,“M医生——我的大哥”,“R——约瑟夫”。

两种方法能够把不同的人物结合成一个,是建立在人物之间有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的。这种特征恰恰是梦的核心意义所在,但它会受到意识(理性)的强力抵制,最终会被屏蔽在梦之外。模拟作用和复合作用的目的就是为了忽略这些共同特征,而是以二者之间的某种共同因素代替它,从而逃避稽查作用的检查。比如说,“A仇视我,B也仇视我”,梦中就制造出一个A和B组成的复合人物C,或者用A的身体完成了B的动作。因此,当梦中出现共同因素时,我们就要注意寻找被屏蔽了的某个共同特征。

由于复合或模拟作用黏合、拼凑的结果,梦中出现了一些新奇的、荒诞的新形象。比如“跨越栅栏”的梦中,少女手里拿着一枝花。我在前面已经解释过,花同时意味着贞洁和性的罪恶。根据做梦者的描述,这些花像是樱桃花,个别看上去又像是山茶花,总之是一种奇异的植物。通过分析发现,枝头开满的花朵暗示着她喜欢的很多种礼物,而新奇的植物还暗示着一位流浪的科学家。

我还发现,有些梦的内容似乎也能表达“截然相反”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呈现在梦中,而是通过相邻材料的比较而得出的。比如前面“爬山”的梦中,向上爬的表现恰恰与《萨福》中爬楼梯的感受相反;现实中病人与哥哥的关系也与“楼上”、“楼下”的描述相反。这意味着梦“隐藏的内容”中,两段材料之间存在着颠倒的关系。这种截然相反的方法可以表达一种欲望的满足——“如果它反过来该有多好!”这恰恰是我们对痛苦回忆的最好表达方式。同时,颠倒也有助于逃避稽查作用。

除了题材上的颠倒,梦还通过时间上的颠倒来表达截然相反的关系。它把前因后果的顺序颠倒过来,改为果在前,因在后。总之,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方式,梦的内容变得含混不清,没有任何逻辑可言。这给我们的释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甚至在某些病例中,分析者需要对梦的内容进行几番颠倒后,才能发现其中隐藏的含义。

梦“显露的内容”还有一个特征——各个片段之间的清晰性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呢?

研究者们通常认为这种差异源自于睡眠前真实的感觉,或者与“隐藏的内容”的价值差异有关。但我坚持认为,在决定梦的强度方面,现实因素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而且,“隐藏的内容”中有价值的部分并不能进入梦中。这些原因显然不足以解释差异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