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第2/3页)

他顾不上刮下巴了,开始急速地踏着重步走来走去,就像平时他考虑严重问题时那样。当他又开始刮脸的时候,从鼻子到耳朵竟一连刮破了三刀。

整个这一天,他一声不吭,满腔恼怒,义愤填膺。作为神父,他在这种本性难移的爱欲面前感到恼火,作为道义上的父亲、监护人与灵魂导师,他因自己被一个女孩欺骗、隐瞒、愚弄而更加激怒,就像有些父母因为女儿既未通知他们也未征求他们的同意就宣布嫁了一个丈夫那样气急败坏。

晚饭后,他试着读一点书,但他办不到。他的火气愈来愈大,十点钟一敲响,他就操起他那根手杖,一根很可怕的橡木棍子。平时,他夜晚出诊看望病人,就是靠这根棍子走夜路。他瞧着这根粗大的木棍,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用自己那乡下人强有力的手腕抡了几圈,气势汹汹,凌厉逼人。猛然,他把棍举起,咬牙切齿,朝一把椅子劈去,椅背就立刻裂开倒在地板上。

他开门出去,但在门口停了下来,他不胜惊奇,眼前一片皎洁的月光,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那般美。

正因为他生来具有敏感热烈、昂扬激奋的心灵,而基督教早期教会那些圣师们,也就是那些爱沉思梦想的诗人们所具有的,也正是这种心灵,所以,这一片白蒙蒙夜色的崇高而宁静的美,一下子就深深打动了他,使得他心荡神驰。

在他那个小花园里,一切都沐浴在月色的柔光之中,排列成行的果树,将它们新披上的嫩绿枝条投影在小径上;攀附在他家墙壁上的大忍冬藤,散发出一阵阵清香甜美的气息,似乎在温和清丽的夜里,有一个芳菲馥馥的精灵在飘忽。

他开始深深地呼吸,大口大口地吸气,如同醉汉尽情狂欢,这样,他就放慢了脚步。当此良宵美景,他心醉神迷,赞叹不已,一时竟把外甥女的事抛到了脑后。

他一到田野上,就停下步来,举目朝平原望去,但见大地沉浸在温柔的月光之中,淹没在宁静之夜情意绵绵的魅力里。青蛙一刻不停地将它们短促而铿锵的鼓噪声投向夜空;远处,夜莺在不断地歌唱,引人入梦而扰人思索,那轻柔颤抖的歌声是专为爱情而发的,更增添了月光撩人的魅力。

长老又开始向前走。不知为什么,他感到心里发虚。他觉得突然有些气馁,全身的力气顿时消失。他只想坐下来,待在那里,从眼前天主所创造的这一片景物中去思索、去赞美天主。

那边,沿着曲折的小河,有一大排杨树蜿蜒而行。在陡峭河岸的周围与上空,笼罩着一片薄薄的水汽,一片白色的轻雾,经月光一照射,就像镀上了一层银辉,闪闪发亮。轻雾裹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好像一层轻盈而透明的棉絮。

长老又一次停下步来,他觉得心灵深处所受到的感动,越来越强烈,再也难以自持。

但是,有一个怀疑,有一种说不清的焦虑从他心底油然而生。过去他向自己提出过很多问题,现在,他感到其中的一个又开始困扰他了。

天主为什么要创造出眼前的良宵美景?既然夜晚是为了睡眠,为了无思无虑,为了松弛休息,为了浑然忘忧,那么,为什么要使得它比白天更富有诱惑力?比清晨、比黄昏更美好动人?为什么这个徐缓移行、清澈迷人的星体要比太阳更富有诗意?为什么它是那么端庄蕴藉,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映照世上那些太神秘、太微妙而不宜于光天化日照射的事物,为什么它还得以将黑暗也映照得如此通体透明?

为什么善于歌唱的鸟类中歌唱得最美妙的鸟儿,偏偏不像同类那样在夜里安睡,而是在撩人的月影中欢唱?

为什么给大地蒙上这层半透明的轻纱?为什么心儿这么颤动?灵魂这么充满激情?肉体这么疲乏?

既然人们已经在床上入眠,看不见这一切,为什么还要展示这迷人的美景?如此绝妙的夜色,如此从天而降的诗情画意,这一切究竟是为谁而安排的呢?

对此,长老实在难以理解。

但是,你瞧,在那边,草地的尽头,银色的轻雾笼罩着树枝交错所构成的拱穹,突然从那下面出现了两个人影,他们肩并肩地在散步。

那男的个子较高,他搂着女伴的脖子,不时去吻吻她的前额。那静止的夜景包容着他们,就像是专为他们而设的画面,他们的出现立刻使这夜景充满了生气。他们两个人,看上去像是浑然一体,这寂静安宁的夜,就是专为他们而设的。他们朝长老这个方位走过来,似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答案,是他的天主对他刚才那个提问所做的回答。

他呆立在那里,心口直跳,茫然不知所措。这时,他仿佛看到了《圣经》上的某种事情,就像路得与波阿斯的相爱,已经出现在他眼前,在圣书所描述的神圣背景上,天主的意志正体现出来。他脑子里响起了《圣经》中《雅歌篇》的诗句,那是激情的呼声,是肉体的召唤,是燃烧着爱情的诗篇中全部炽热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