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上(第4/10页)

(2)梅尧臣《苏幕遮》,已见前页注。

(3)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梅圣俞在欧阳公坐,有以林逋《草词》‘金谷年年,乱生青草(按:《绝妙词选》、《草堂诗馀》等书,“青草”均作“春色”)谁为主’为美者。梅圣俞别为《苏幕遮》一阕,欧公击节赏之。又自为一词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盖《少年游》令也。不惟前二公所不及,虽求诸唐人温、李集中,殆与之为一矣。今集不载此一篇,惜哉!”

(4)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据《阳春集》)

二十四

《诗·蒹葭》一篇(1),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释]

(1)《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据《四部丛刊》本《毛诗》卷第六)

(2)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据林大椿校本《珠玉词》)

二十五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1),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2),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3)似之。

[注释]

(1)《诗·小雅·节南山》第七章:“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据《毛诗》卷第十二)

(2)陶潜《饮酒》第二十首:“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据《陶靖节集》卷三)

(3)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据《阳春集》)

二十六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当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当作‘却’)在、灯火阑珊处”(2),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注释]

(1)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据《彊村丛书》本《乐章集》中卷)

(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据林大椿校本《稼轩长短句》卷七。观堂引此,有异文,与其他各本亦均不同,疑误。)

二十七

永叔“人间(当作‘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当作‘共’)东(当作‘春’)风容易别”(1),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注释]

(1)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据《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卷二,观堂引此,亦有异文,疑误。)

二十八

冯梦华《宋六十家词选·序例》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小山矜贵有馀,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