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明症漫记》与《失明症漫记》 (代译后记)(第2/2页)

早已知道萨拉马戈出版了《复明症漫记》,也曾有过再做冯妇的想法,继续翻译的念头像小虫子在心里蠕动,与刚刚戒烟看到别人吞云吐雾时的那种感觉非常相似,但我还是压住了内心的冲动,理由有二:第一,我不是职业翻译家,文学翻译只是我的业余爱好;第二,这一点更为重要,我是个急性子,管不住自己,只要开始翻译就会不顾一切,废寝忘食。

直到二〇〇八年的一天,一位葡语界的老朋友前来看望,把葡萄牙道路出版社二〇〇四年版的《复明症漫记》甩在我的写字台上,直截了当地说:萨拉马戈的小说只有两本译成了简体中文,《修道院纪事》和《失明症漫记》,而且都是你翻译的,这本《复明症漫记》是《失明症漫记》的姊妹篇,你不翻译谁翻译?《失明症漫记》你是业余时间完成的,仅用了八个月,现在你用上几年的时间翻译《复明症漫记》,难道会打乱退休后的生活节奏?

快人快语,振聋发聩。听人劝,吃饱饭,只要安排得当,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复明症漫记》的翻译悄悄开始了。我下定决心要守口如瓶,不考虑出版,绝对不着急,不打乱原有的生活节奏。像普通读者一样把原书看了两遍,便着手“先啃骨头后吃肉”。我从心里感谢电脑这个现代化工具,使我能以特别的方式翻译:看一个自然段,如果觉得不难,就跳过去,开始看下一段;如果觉得难,称得上难啃的骨头,就下手翻译……每天一两个小时,最多三小时,有时一两周只字未译。直到二〇一一年五月,与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的编辑商讨《修道院纪事》和《失明症漫记》的再版一事时,才告诉他们《复明症漫记》的“骨头”已经啃完,“肉”也吃掉了一大半。感谢新经典文化,他们欣然同意出版。这就是《复明症漫记》翻译长达四年之久,与《失明症漫记》的再版同步出版的故事。

还应再次提醒读者,萨拉马戈的作品风格独特,葡语国家的读者也认为阅读不易,需要多读几遍方能体味其妙处所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萨拉马戈的一大特点。葡萄牙语和中文一样,有句号、逗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引号、括号、省略号、破折号等多种标点符号,而萨拉马戈的作品,至少在《修道院纪事》、《失明症漫记》和《复明症漫记》这三本书的五十多万字中,只有两种:逗号和句号,人物对白则通过首字母大写的方法表示,然而翻译成中文却不能照方抓药,否则会贻笑大方。我绞尽脑汁,最后得出结论,障碍无法逾越,只能绕行,在翻译中增加一个分号。我曾当面与萨拉马戈谈及此事,他耸耸肩膀,摊开双手说,两种文字差别太大,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失明症漫记》中文译本第一版“译后记”的最后,我曾写道:“莫非我的文学翻译生涯就此终结?《失明症漫记》难道是我的最后一部译作?”

看来,《复明症漫记》真的是我翻译的最后一部小说了。

范维信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于北京乐府江南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