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神

李左车是汉代历史文化名人,关于他的生平籍贯,文献记载不详。河北、山东许多地方都争着说李左车的籍贯和墓地在本地,以图借名人的光标榜自己。有趣的是,传说中的李左车也不能免俗,小说写他也借当日的名人唐太史显示自己的存在。所以蒲松龄很诧异地说:“受职于天。然业神矣,何必翘然自异哉?”但话说回来,唐太史是不是也有借李左车之名“翘然自异”的嫌疑呢?

唐太史济武,适日照会安氏葬。道经雹神李左车祠,入游眺。祠前有池,池水清澈,有朱鱼数尾游泳其中。内一斜尾鱼,唼呷水面,见人不惊。太史拾小石将戏击之。道士急止勿击。问其故,言:“池鳞皆龙族,触之必致风雹。”太史笑其附会之诬,竟掷之。既而升车东行,则有黑云如盖,随之以行。簌簌雹落,大如绵子。又行里余,始霁。太史弟凉武在后,追及与语,则竟不知有雹也。问之前行者亦云。太史笑曰:

“此岂广武君作怪耶!”犹未深异。安村外有关圣祠,适有稗贩客,释肩门外,忽弃双簏,趋祠中,拔架上大刀旋舞,曰:“我李左车也。明日将陪从淄川唐太史一助执绋,敬先告主人。”数语而醒,不自知其所言,亦不识唐为何人。安氏闻之,大惧。村去祠四十余里,敬修格帛祭具,诣祠哀祷,但求怜悯,不敢枉驾。太史怪其敬信之深,问诸主人。主人曰:“雹神灵迹最著,常托生人以为言,应验无虚语。若不虔祝以尼其行,则明日风雹立至矣。”

异史氏曰:“广武君在当年,亦老谋壮事者流也。即司雹于东,或亦其不磨之气,受职于天。然业已神矣,何必翘然自异哉!唐太史道义文章,天人之钦瞩已久,此鬼神之所以必求信于君子也。”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白话]太史唐济武,某天去日照参加安氏的葬礼。他途经雹神李左车的祠庙,便进去游览。在祠堂前面有一座养鱼池,池水清澈见底,有几条红鱼在水中嬉戏。其中一条长着斜尾巴,在水面上吃食,见到人也没有惊走。唐济武拾起一块小石头,就要开玩笑地扔过去,道士急忙劝止他不要扔。唐济武问道士为什么不可以,道士回答说:“这个池子里的鱼都是属于龙族的,触犯它必然导致风雹灾害。”唐济武笑话道士牵强附会,说话没有根据,到底还是把手里的石头扔了过去。游览完毕,唐济武上了车,继续向东走,就有一片像伞盖一样的黑云,跟着他的车子走,一会儿就“扑簌簌”地下起了雹子,有棉花籽那么大。又走了一里多地,天才放晴。唐济武的弟弟唐凉武跟在后面,追上来和他说起这事,唐凉武竟然不知道刚才下过雹子,再问走在前面的人,也说不知道下过雹子。唐济武笑着说:“这难道是广武君在作怪!”还是没有很怀疑。安村外有一座关圣祠,刚好有一个小商贩,在庙门外放下担子休息。他忽然撇下两个箱子,跑到庙里面,拔出架上的大刀旋转挥舞起来,还说道:“我是李左车。明天要陪同淄川的唐太史一起前来送葬,特此先来告诉主人。”说完这几句话,他就醒了过来,但自己不知道刚才说过的话,也不认识唐太史是什么人。安村的人们听到他这番话,大为恐惧。安村离雹神祠有四十多里地,他们恭敬地准备好纸钱等祭品,前往雹神祠苦苦祷告,只求雹神怜悯,不敢劳动神仙大驾光临。唐济武奇怪他们怎么会如此深切地敬畏笃信雹神,便问他们是怎么回事。安村人说:“雹神显灵的情况最显著,常常托生人的嘴说话,每次都会应验,没有一次失言。如果不虔诚地祷告来阻挡他前行,到了明天风雹肯定会来。”

异史氏说:想当年,广武君也是属于老谋深算、能办大事的人物。他接任日照雹神一职,或许也是因为他不可磨灭的气概,才被上天任命的吧。但是,既然已经是神了,又何必张扬个性,显示灵异呢!唐太史的道德文章,为上天和世人钦仰瞩目已经很久了,这就是鬼神之所以一定要求信于君子的缘故吧。

  1. 【注释】

  2. 唐太史济武,唐梦赉,字济武,别字豹岩。淄川县人。顺洽六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太史,官名。明清两代翰林院修撰国史,因称翰林为太史。
  3. 日照:今山东省日照县。会安氏葬:为安氏送葬。会,会吊。《后汉书•周举传》:“其今将大夫以下到丧发日,复会吊。”
  4. 李左车:秦末谋士,初依附赵王武臣,封广武君,后归附韩信。韩信采用他的计谋先后攻克燕齐等地。相传其死后为雹神。
  5. 朱鱼:红色鱼,指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