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贡士

人在病危或弥留之际往往出现幻觉,也就是我们现在医学上经常谈到的濒危现象。

关于张贡士的相关记载也见于王渔洋的《池北偶谈·谈异七》。文字与《张贡士》大同小异,但题目改成《心头小人》。从《心头小人》与《五羖大夫》、《贤妾》、《天上赤字》、《小猎犬》等集中出现在《池北偶谈·谈异七》来看,王渔洋所记并非是独立成文,袭用《聊斋志异》,甚至抄袭的可能性比较大。

关于张贡士其人,青柯亭本《聊斋志异》引高西园的一段话,认为是指张贞的儿子张在辛,现今朱其铠注本也持此观点。实则张贡士应指张贞,张贞与蒲松龄、王渔洋为同代人,《蒲松龄集》有相关的诗文。另外,二十四卷本《聊斋志异》载王渔洋的评语,也认为张贡士是指张贞,说:“岂杞园(张贞的号)耶?大奇。”

安邱张贡士,寝疾,仰卧床头。忽见心头有小人出,长仅半尺;儒冠儒服,作徘优状。唱昆山曲,音调清澈,说白自道名贯,一与己同;所唱节末,皆其生平所遭。四折既毕,吟诗而没。张犹记其梗概,为人述之。

据《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

[白话]安丘人张贡士,患病在床,仰卧在床头。他忽然看见胸口有一个小人走出来,只有半尺高,身穿儒士的衣服,头戴儒士的帽子,做演员演戏的动作。唱的是昆山腔,音调清澈,说白自道姓名籍贯,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唱的内容,都是平生的遭遇。四出戏唱完,吟着诗就无影无踪了。张贡士还能记住戏的梗概,便向人讲述。

  1. 【注释】

  2. 安邱张贡士:据青柯亭本附记,指张在辛。张在辛,字卯君,山东安丘县人,康熙二十五年拔贡。尝从邑人刘源渌讲学,又从郑簠学隶书。师事周亮工,传其印法,故于篆刻尤精,与同时长山王德昌八分书,新城王启磊画,并称“三绝”。传见《青州府志》十八、《山东通志》一七五。
  3. 寝疾:卧病在床。
  4. 俳优:古代以乐舞作谐戏的艺人。后来泛指戏曲演员。此谓装扮举止如剧中人物。
  5. 昆山曲:即昆曲。本为元末明初流行于昆山一带的戏曲。明代中叶,昆山艺人魏良辅融合戈阳、海盐故调及民间曲调,用以演唱传奇剧本,逐渐传播各地,明末清初达于极盛。
  6. 说白:即“道白”,戏剧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名贯:姓名乡贯;指剧中人物的自我介绍。
  7. 节末,情节。
  8. 四折:每剧四折是元杂剧的基本体制。明代和清初用南曲或南北合套演出的短剧,称“南杂剧”,也有一至四、五折不等,本文张在辛梦中所见当属此类中的末本戏。吟诗而没,指剧尾人物吟诗四句(下场诗)然后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