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秀才

这大概是当时的民间传说。

当人们对于自然灾害还不能科学解释的时候,往往会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说明。本篇虽然简短,但塑造了三个鲜明的形象:忧民爱民的沂令,牺牲自己造福乡梓的柳神,威严不好惹而善迁怒的蝗神。

在实际生活中,蒲松龄对于自然灾害的态度是斗争的,不妥协的。他在《农桑经》中说:“天灾流行,所时有也。力田而不逢年,岂曰无之?然旱涝之逢,天定可以胜人;而捍御之法,人定可以胜天。”特别设置“飞蝗”、“打蝻”、“虸蚄”等条目,号召农民与蝗虫斗争,“及早拿之,俱不为害,迟疑者即荡然一空,悔亦何及”!

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退卧署幕,梦一秀才来谒,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蝗神也。哀之,可免。”令异之,治具出邑南。伺良人,果有妇高髻褐帔,独控老苍卫,缓蹇北度。即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恳:“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乃尽三卮,瞥不复见。后蝗来,飞蔽天日,然不落禾田,但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神也。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白话]明朝末年,蝗虫发生在青州、兖州之间,逐渐飞落到沂水县,沂水县县令很担忧。回到衙署后房躺下后,县令梦见有一位秀才前来求见,秀才高冠绿衣,身材高大,自称有治蝗良策。县令连忙请教,秀才回答说:“明天县城西南的大道上,有一位妇人骑着大肚子母驴,她就是蝗神。哀求她,蝗灾便可免除。”县令认为此梦不同寻常,便备办酒食,赶往城南。等了许久,果然有一位妇人梳着高高的发髻,披着褐色的披肩,独自骑着一头老灰驴,迟缓艰难地向北走来。县令立即点上香,捧上酒,在道旁跪拜迎接,并牵住驴不让她离开。妇人问:“长官想干什么?”县令便苦苦恳求说:“区区小县,万望多加怜悯,使它摆脱蝗虫之口!”妇人说:“可恨柳秀才多嘴多舌,泄露了我的机密!我就让他以身体来承受,不损伤庄稼就可以了。”便喝了三杯酒,转眼不见了。后来蝗虫飞来,遮天蔽日,但不往庄稼地里落,只飞落到杨柳树上,所过之处,柳叶全没有了。县令这才明白,秀才本是柳神。有人说,这是县令忧民感动上天的结果,真是这样的!

  1. 【注释】

  2. 明季:明朝末年。
  3. 青兖间:青州府(治益都)和充州(治瑕丘)一带,指今山东省中部地区。
  4. 集:停落。沂:沂水县。
  5. 署幕:即衙内县令住室。
  6. 峨冠:高冠。
  7. 牝(pìn聘)驴子:母驴。牝,雌性禽兽。
  8. 治具:指置办酒食。
  9. 缓蹇北度:迟缓艰难地问北走来。
  10. 道左:道旁。
  11. 大夫:对沂水知县的尊称。三代时,下大夫洽一邑之地。
  12. 小治:犹言小县。治,管内,辖区。
  13. 饶舌:多言!俗云多嘴多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