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千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子嗣的国度,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为什么会“无后”?由于科学不发达,往往还不能够从生理和病理上寻找原因,而是从因果报应的立场上寻找原因。有了儿子之后,再进一步探讨为什么会有好儿子坏儿子的区别,同样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依然是从因果报应的立场上探寻结论。本篇小说就是借叙述故事对此问题进行的阐释。“生佳儿,所以报我之缘;生顽儿,所以取我之债。生者勿喜,死者勿悲也。”这是蒲松龄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间的共识。

新城王大司马,有主计仆,家称素封。忽梦一人奔入,曰:“汝欠四十千,今宜还矣。”问之,不答,径入内去。既醒,妻产男。知为夙孽,遂以四十千捆置一室,凡儿衣食病药,皆取给焉。过三四岁,视空中钱,仅存七百。适乳姥抱儿至,调笑于侧。因呼之曰:“四十千将尽,汝宜行矣。”言已,儿忽颜色蹙变,项折目张。再抚之,气己绝矣。乃以馀资治葬具而瘗之。此可为负欠者戒也。昔有老而无子者,问诸高僧。僧曰:“汝不欠人者,人又不欠汝者,乌得子?”盖生佳儿,所以报我之缘;生顽儿,所以取我之债。生者勿喜,死者勿悲也。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白话]新城的王大司马家中,有一个主管账目的仆人,虽然没有官爵,但是家里富有资财。一天,他忽然梦见一个人急匆匆地跑进来,说:“你欠我的四十贯钱,如今应该还清了。”问这个人,这个人也不回答,径直走向内室去了。他睡醒以后,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他心中明白这是他前世恶业的果报,就把四十贯钱捆放在一间屋子里,凡是这孩子穿衣吃饭看病买药的钱都从这里支取。过了三四年,他察看了一下屋子里的钱,只剩下了七百文。正好这时乳母抱着孩子来了,在他身旁逗弄小孩玩乐。他于是对孩子呼喊说:“四十贯钱快花光了,你也应该走了。”他话音刚落,孩子突然间眉头紧锁,脸色大变,脖子耷拉下来,眼睛直直地瞪着。再去摸摸孩子,已经断了气。于是,他取出剩下的钱买了埋葬用具把孩子埋葬了。这件事可以当成是对欠债者的告诫。

从前有个老而无子的人,去问高僧这其中的缘故。高僧说:“你不欠别人的,别人又不欠你的,怎么能有儿子呢?”大概生了好儿子,是别人要报答我的善缘;生了顽劣之子,那是别人以此来向我讨还欠债。所以,生了儿子的不必高兴,死了儿子的也不必伤悲。

  1. 【注释】

  2. 新城:旧县名,明清属济南府,今为山东桓台县。王大司马:王象乾,字霁字,新城人。明隆庆五年辛未(1570)科进士,历闻喜县令,官至兵部尚书。卒赠太子太师。传见《山东通志•人物•历代名臣》。大司马,兵部尚书的别称。
  3. 主计仆:掌管钱粮收支的仆人,相当于管家。主计,主管财钱收支帐目。
  4. 四十千:旧时铜钱以文为计算单位,一千文称一贯或一吊;四十千,即四十贯或四十吊。
  5. 夙孽:迷信所谓前世罪恶的果报。孽,同“业”,这里情恶因
  6. 蹙变:眉头紧皱,面色改变。蹙,蹙额,皱眉的样子。变,变色
  7. 负欠:在道义、财帛方面对人有所亏欠,指背恩或赖债。
  8. 缘:因缘;与上文“孽”字含义相对,意思是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