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5/7页)

杭天醉还没走进自己的院落,就听到了一阵古琴声,这使他十分诧异,弹的偏又是杭天醉极熟的《西冷话雨》,这才发现,秋气渐深,秋雨绵绵了。

从雕花楼空的窗框缝隙中望去,幽幽一盏暗烛,烛下一个穿月白大襟衫的女子,一头长长的黑发梳成松松的一个大辫子,正在轻挑慢拢。音流凝咽,欲言又止,无限秋思,尽在这样一幅夜图之中。

杭天醉不禁黯然神伤,虚虚浮浮地,便飘上来一种别样的幽情。站在门外,踌躇着不知如何动作,又见绿爱停了琴,别过脸来,似乎听到了什么。

他不好再站下去,也是不忍再看到她那张凄然的脸。这张面孔因为忧伤而沉静下来,不再那么热烈鲜明,在灯光的散落寻觅中,竟化为源陵古典的了。

绿爱见了丈夫的归来,淡然地一笑,说:“回来了?”

“回来了……”

杭天醉到底做贼心虚,虚虚地飘过一句,就想进书房。

却见妻子起来,用于毛巾为他擦头,以往也有这样的事情,总不免有几句怨词,但是今天却不一样,只是细细地用毛巾擦了他的头发,又一声不吭地走开。

杭天醉被妻子一反常态的温情,弄得忐忑不安,正在书桌前,妻子却已把那把曼生壶双手捧着,递到他眼前。

“你……我自己来,婉罗……”天醉心慌,站了起来。

“别说了,外面寒,喝口热茶吧。”

天醉看看妻子的眼睛,看看妻子端壶的手,手指长长的,指甲干干净净,红红的嫩嫩的,像肉体的触角。

妻子却又返身去了客厅,又说:“我长久不操琴了,今日来了一点心绪,不知会不会吵了你?”

“哪里哪里,”天醉连忙说,“我也是最喜欢听琴的,只是你嫁过来那么长时间,竟不知你还会这一门技艺呢!”

“在上海的时候,父亲专门请了一位琴师,教我和哥哥。学的是浙派……”

“这个我刚才在门口就听出来了,清、淡、微、远,这个境界,竟被你体会出来,想来也是花了多年工夫的了。”

沈绿爱见丈夫有心,便接了话头,说:“我父亲说了,女孩儿学点琴,存一点幽情旷志,竟也是好的,比一味地学绣花要强呢。”

“你父亲毕竟不是一般的人物,知道琴韵,原也是有德、境、道的;让你学的浙派,也是极有道理。你没听古人有言曰:京师过于刚劲,江南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杭天醉心里一松,便信口开河起来,又见妻子只对他微微地笑,便作了一揖,说:“我是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真正要操琴,还是得看你的吧。”

沈绿爱也不推辞,正襟危坐,焚香视之,又弹了一曲《胡布十八拍》,竟然把个杭天醉听呆了。曲调,先是低沉徐缓,继而婉转哀怨,继而激愤,继而狂喜,继而哀痛,继而思绪万千,心如刀绞,最后把听的人和弹的人都裹挟进去,不可自拔。

半晌,杭天醉才从痴醉中醒来,说:“我怎么觉得,从前竟是不认识你似的呢?”

沈绿爱淡淡一笑:“从前我在乡下的时候,最喜欢往山上跑,家中佃户的小孩也喜欢跟我。父亲回来,怨母亲没把我调教好,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倒比女的文气。他哪里晓得,我妈自己也是三日两头在外面的,那么大的田庄,全靠她撑着呢!后来去了上海,父亲弄了两三个老师来调教我,琴就是那时学的。”

“怪不得你……”

沈绿爱不说什么了,浅浅地笑了一下,便去张罗着睡觉。杭天醉心里紧张着,不知她会弄出一些什么动作,却见她和往日一样,并无发难,铺了两个被窝,扁扁的两床夹被便是了。

天快亮时杭天醉醒来,见绿爱裹着夹被,朝他蟋缩着,吹气如兰,睡得正香,一头的黑发披散在枕间,煞是动人。一阵冲动便向他袭来,一刹间他发现床上的女人都一样,并不可怕的。

当他与她做爱的时候,他甚至发现她的表情和呻吟也和小茶一样,这使他自信心大振。他不明白,从前他是怎么啦,怎么会这样恐惧?

第二天傍晚,他在小茶那里吃的晚饭,以后就开始心神不宁。挨到掌灯以后,他说:“小茶,我要回去了。”

“回去吧。”小茶说,两行清泪就流了下来。

他不敢再看她,扭头便走,一天的秋雨在门外等着他,他又想留下,又想回家。

第二夜不像第一夜那么生疏了,绿爱显得浓情蜜意,也不再像是小茶那样的被动了。但这样的主动井不叫杭天醉恐惧,他觉得这一切原来都是可以接受的。

杭天醉留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多了,这叫他的母亲林藕初很不好理解。白天他也出去张罗一些事情,但夜里是一定回家的。林藕初派人去打探过那个叫小茶的女人,回来说肚子是一天天地在大起来了,日子倒也过得干净,没有因为男人的朝三暮四而发难。林藕初听了,脸上便有了笑意。但是,她继而也发现她的媳妇嘴角深处抿进去的东西,这种用意志克制住不让其爆发的东西,太重了,便在她那光艳照人的脸上砸下了一条裂痕,从鼻翼开始,浅浅地划向了嘴角,随着岁月又渐渐加深,像一条笑纹,也像一条苦纹。有时得意,有时又似饱经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