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本书提到的选文选辑(第10/12页)
“从第几课起?”他反复着说,“教到什么地方了?”
他这样说时,红色已从脸上褪去了。
回答声这里那里地起来。他依了学生的话把读本的某一页翻开。这时初上讲台的苦痛好像已大部消去。“反正已非教书不可,除了在这上努力以外更无别法,人家怎样说,怎样想,哪里管得许多。”他这样思忖,心里宽松起来了。
“那么,就从此开始吧。”
新先生开始把第六课来读。
学生听到快速而流畅的声音,比起那个前任老年教师的低微得像蜂叫的毫无活气的读音来,差得很远。可是那声音毕竟太快,学生们的耳朵里有许多来不及留住。学生们不看书,只管看着先生。
“怎样?听得懂吗?”
“请读得慢些。”
许多声音从许多地方起来。第二次读的时候,他注意了慢慢地读。
“怎样?这样读可懂得吗?”他露出了笑容,毫不生疏地说。
“先生!这回懂得了。”
“再比这快些也不要紧。”
学生有的这样说,有的那样说。
“从前的先生读几次?两次?三次?”
“两次。”
“读两次。”
这样的回答声纷纷地起来。
“那么已经可以了。”他因学生天真烂漫的光景引起了兴致。“可是,第一次读得太快了,再补读一次吧。请大家好好地听着。”
这次读得更明白,不快也不慢。
他叫会读的学生举手,叫坐在前列的白面可爱的孩子试读。学生有会读的,也有不会读的。他把文章中的难字摘写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叫学生懂。遇到较难的字,特别圈点,在旁边给加上注音符号。初上讲台的痛苦不知不觉消除得如拭去一样,“只要干,就干得来”,他心中涌起了这样的快感。
时间已到,钟声响了。
词四首
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丛书集成凡例
一、本书集古今丛书之大成,故定名为丛书集成。
二、我国丛书号称数干部;惟个人诗文集居其半,而内容割裂琐碎,实际不合丛书体例者,又居其余之半。其名实相符者,不过数百部。兹就此数百部中,选其最有价值者百部为初编。
三、初编丛书百部之选择标准,以实用与罕见为主;前者为适应需要,后者为流传孤本。
四、所选丛书,至清刊为止,民国新刊从阙。
五、所选丛书百部,内容约六千种,二万七千余卷。其一书分见数丛书者,则汰其重复,实存约四千一百种,约二万卷。
六、一书分见丛书中,详略不一者,取最足之本;其同属足本,无校注者取最前出之本,有校注者取最后出之本。名同而实异者两存之。
七、各书一律断句,以便读者。
八、排印方式以经济实用为主要条件,仿《万有文库》之式,以五号字为主,其有不宜排印者则改为影印。
九、各书篇幅多寡悬殊,本丛书排印时,就可能范围以一书自成一册为原则。其篇幅过巨者,分装各册从厚,以期一书所占册数不致过多。其篇幅过小者,装册从薄,以期一册所容种数不致过多。
十、各书顺序,按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可与《万有文库》合并陈列。
十一、本书另编左列32各种目录,以便检查:
1.按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排列者;
2.按书名首字及以下各字顺序排列者;
3.按各书编撰者姓名各字顺序排列者。
十二、原刻丛书百部计八千余册,占地甚多,取携检阅,均感不便;今整理排印为袖珍本,计四千册,占地不及原刻本八分之一,且有整齐划一之观。
图画
蔡元培
吾人视觉之所得,皆面也;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建筑、雕刻,体面互见之美术也。其有舍体而取面,而于面之中仍含有体之感觉者,为图画。
体之感觉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西人更益以绘影、写光之法,而景状益近于自然。
图画之内容:曰人,曰动物,曰植物,曰宫室,曰山水,曰宗教,曰历史,曰风俗。既视建筑、雕刻为繁复,而又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